《基于支架式教学的语文低年段看图写话的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作者: 时间:2025-03-31 点击数:

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立项微型课题,课题编号:W2024033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语文低年段看图写话的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1.基于当前教育政策与语文课程改革的导向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低年段学生需在“语言积累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方面打好基础。看图写话作为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衔接口语表达与书面写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观察无序、表达零散、逻辑混乱”等问题,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提升低年段学生的写话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2.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发展与实践需求

支架式教学理论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已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低年段看图写话教学领域,支架式教学的应用研究还相对较少,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教学策略。开展基于支架式教学的低年段看图写话教学策略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和完善支架式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能为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教学实践的迫切需求。

  1.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缺乏对支架式教学方法的理解渗透

    如何精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支架,如问题支架、范例支架、图表支架等,使它们与低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相契合,有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图意并组织语言。比如,问题支架的问题设置过难,超出学生理解范围,就无法起到引导作用;设置过于简单,又无法激发学生思考。同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支架,把握支架介入和撤出的时机,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过早撤出支架,学生可能无法独立完成写话任务;过晚撤出,则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2.学生能力培养问题

    低年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如何通过支架式教学,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和逻辑性,学会有条理地叙述图中的内容。例如,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片,将看到的内容用完整、连贯的句子表达出来,避免出现语句不通、前后矛盾的情况。此外,还需解决如何借助支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丰富写话内容。

    3.教学资源利用问题

    合适的教学资源是支架式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研究需要解决如何筛选和开发高质量的看图写话素材,使其既能满足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又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选择的图片内容过于复杂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会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图片过于简单,则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和写作空间。同时,如何整合教材资源与课外资源,形成系统的教学资源库,为支架式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⒈与“支架式教学”相关的研究

  2. 国内研究

    何克抗于1977年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多种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何克抗提出“支架法”是由最近发展区理论衍生而来,建构主义学者则通过“脚手架”一词,利用“脚手架”的支持作用,不断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低层次逐步提高到高层次 ,真正实现了教学走在发展前面。①搭建支架。在此基础上,教师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依据,建立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的概念框架。②引入情境。老师要提出适当的情境,并在情境下为解决问题提供所需的工具,使其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③独立探索。通过构建框架,导入情景,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指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④合作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换的平台,让他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自己的团队精神,开展合作学习,以弥补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方式的弊端。⑤效果评价。效果评价主要包括评价的方式和内容。评价方式主要包括教师评学生、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贡献率等。

    2)国外研究

    支架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源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者在教师或同伴支持下跨越认知差距的能力。ZPD将学生能力分为“实际水平”和“潜在水平”,教师需通过动态支持帮助学生实现潜在水平。 随后,Bruner等人(1976)正式提出“支架”概念,认为教师应通过逐步控制任务难度,帮助学生聚焦于能力范围内的任务要素,最终实现独立解决问题。在此之后,普雷斯利(Pressly)提出在学习者需要时提供帮助,待学习者的能力提升之后撤销帮助,这个帮助的过程就是“支架”。 伍尔福克指出支架式的教学就是为帮助学习者提供的一种教学概念和框架。DicksonChard Simmons 提出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学习者与教授者之间积极的互动关 系就是支架式教学,在这样积极的环境中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⒉与“看图写话教学”的相关研究

  3. 国内研究

    学者沈建媛(2015)对“寻找秋天”这门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剖析,认为这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看图”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社会实践,不仅要“看”,还要“读”。教师要结合大量的图画,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任丽(2016)以“春天即将到来”为主题,对小学低年段情境指导与插图制作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阐述,并以角色扮演游戏的形式,突出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必要性。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评价是最重要的环节。李娟梅(2014)指出,不同的学习者在不同的写作水平上存在差异。只有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才能创作出好的文章。因而,老师需要在评论中应用激励制度。

    2)国外研究

    在提升写作能力方面,Andi Asrifan2015年在《The Use of Pictures Story in Improving StudentsAbility to Write Narrative Composition》中,通过对印尼帕雷帕雷第三国立高中学生的准实验研究,发现使用图片故事教学能提升学生叙事作文写作能力,实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平均成绩75.80,高于对照组的68.03,且t检验值2.63大于t表值2.000Carry2016年提出学生需要视觉图像来辅助阅读和理解文本,使用图片等视觉图像可以刺激学生在叙事写作中的想法、创造力以及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步骤与方法方面英国的教学步骤: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看图写话步骤。第一步是观察整个画面,明确人物、事物及事件;第二步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大意;第三步给各个元素做注释,从多方面挖掘细节;第四步按顺序结合注释写作,保证故事逻辑性;第五步仔细观察最后一幅图以确定结局;第六步为故事取合适标题;第七步检查写作中的大小写、标点等问题。

    在教学基础与工具方面,比如美国的教学方式是从学前班开始就进行多种题材写作训练,其中包含记叙文等。在教学中,非常注重细节,如专门花时间教孩子标点的使用,增强孩子自信心。还常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孩子梳理写作结构,借助5W1H”等方法让写作更有条理。

    (二) 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当前支架式教学研究多集中于中高年级写作或学科知识教学,针对低年段看图写话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本课题通过开发符合低年段学生认知特点的支架工具,填补该领域理论空白,为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低年段的应用提供新范式,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些理性观点和实践案例,为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引领。

    2.实践价值

    通过将支架式教学与小学低年段看图写话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支架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力;并赋能教师精准教学能力,帮助教师突破传统“范文模仿”模式,转向“以学定教”的差异化指导,推动从“教师主导”到“学生自主”的课堂转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与协作学习的兴趣。  

    三、概念界定

    1.看图写话

      看图指学生通过观察和理解图画、照片或其他形式的视觉信息,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和情节。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观察一幅或几幅相联系的图片,根据图片上的人物形象以及所描绘的信息进行想象写作。看图写话教学则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仔细观 察图片的内容,从而通过发挥想象力,将图片中的信息描绘出来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写 作能力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写话指学生基于所观察到的图像内容,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以书面形式描述或创作与图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段落。总的来说,看图写话是一种将视觉信息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看图写话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写作启蒙方式。

    2.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帮助学习者逐步攀升,从现有发展水平提升到更高的潜在发展水平。这些支架可以看作是教师为学生搭建的学习平台,用于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在本课题中,为提高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实施教学策略,将支架式教学分为五个环节:搭建支架、创造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

    3.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小学语文低年段看图写话的教学策略研究

    指教师在看图写话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当的“支架”,即一个包含看图写话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概念框架,并引导学生逐步探索这个框架,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图画内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引导他们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将图画中的信息转化为文字表达。本课题基于支架式教学五个环节提出看图写话的教学策略:一是提供学生感兴趣并且达到看图写话教学目标的图片素材,为搭建支架做准备;二是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看图写话兴趣;三是针对现在学生写话能力薄弱和不会观察图的现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片的方法;四是重视学生间的协作交流,老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用说带动学生写的能力;五是写话评价环节,通过学生自我批改、学生互改以及教师批改后讲评修改。通过这种支架式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为他们后续的写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支撑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获取知识的过程。在低年段看图写话教学中,支架式教学为学生搭建情境与支持,让学生主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组织语言,进行意义建构,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

    2.最近发展区理论

    由维果茨基提出,他认为学生有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两者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通过提供适当支架,如问题引导、范例展示等,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从不能独立完成看图写话任务到逐步能够独立完成,将潜在发展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

    3.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且每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形式是不一样的。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校课程在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应当注重多元性。多元评价的实施,就是针对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和发展需求,通过多种渠道、不同方式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智能发展状况,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五、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优化看图写话教学流程:通过支架式教学策略,优化看图写话的教学流程,确保学生从观察图画、理解内容、构思表达,到最终完成书面表达的全过程得到系统、有序的指导和支持。

    2.通过本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在支架式教学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图画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和创造性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对写话的兴趣。

    3.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图画,能够准确捕捉图画中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图像解析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协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搭建语言支架,帮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地组织语言,使学生能够流畅、准确地表达图画内容,教师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用说带动学生写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本课题研究,完善看图写话教学评价体系:结合小学语文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求,构建一套完整的看图写话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提高看图写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

    1.支架式教学理论在语文看图写话教学中的适用性研究。

    深入研究支架式教学理论,明确其在教学中的核心原则和策略,特别是在看图写话这一特定教学场景下的适用性。分析小学语文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以确定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来优化教学流程。通过对现有看图写话教学流程的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根据支架式教学理论和小学语文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一套优化的看图写话教学流程。

    2.基于支架式教学的语文低年段看图写话的兴趣激发策略研究。

    研究如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入生动的图片素材、设计有趣的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看图写话的兴趣。分析学生的兴趣点,并探索如何将这些兴趣点融入看图写话的教学内容中。

    3.基于支架式教学的语文低年段看图写话的观察方法研究。

    通过研究如何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角度和细节观察图片,分析不同观察方法对学生观察效果的影响,设计有效的观察训练活动,分析观察训练活动的实施效果等,以形成一套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小学语文低年段看图写话的观察方法体系,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观察技巧,提高看图写话能力。

    4.基于支架式教学的语文低年段看图写话的表达方法研究。

    探讨表达能力在小学生看图写话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支架式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支架式教学如何为表达方法提供指导,以及如何通过表达方法更好地实施支架式教学。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形成一套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小学语文低年段看图写话的表达方法,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5.基于支架式教学的语文低年段看图写话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支架式教学的小学语文低年段看图写话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全面、有效、能够促进学生看图写话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明确支架式教学在促进学生看图写话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评价体系如何与支架式教学理论相结合,探讨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工具,为构建看图写话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1.明确研究目的与意义:明确看图写话教学策略对于提升低年段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图片内容。

    2.梳理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和梳理国内外关于看图写话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和文献,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分析低年段学生看图写话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低年段学生看图写话的现状数据,包括他们在看图写话过程中的困难、兴趣点以及常用的表达方式等。同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设计看图写话教学策略:基于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以及现有的教学理论和文献,设计一系列看图写话教学策略。

    5.实施教学策略并观察:将策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分析等方式,记录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和效果,以便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

    6.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建议:总结看图写话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包括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等。

    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244-20245月)

    在这一阶段,首先需要明确课题的研究目标,即探索适用于低年段学生的看图写话教学策略。接着,要收集并分析相关的理论文献和资料,了解当前看图写话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同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时间安排等,确保后续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实施阶段(20245-202410月)

    在这一阶段要完成教学策略的制定,制定看图写话教学策略。接下来选择实验学校或班级,将制定的教学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并跟踪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记录学生的反应和表现,收集教学案例。

    3.阶段性小结和提高阶段(202410-202412月)

    通过观察、问卷调查、作品分析等方式,评估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分析学生在看图写话能力方面的进步和变化,评价教学策略的优劣。

    4.总结阶段(20251-20253月)

    整理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的数据、案例和反馈意见,形成完整的研究资料。

  4.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和分析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低年段学生看图写话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对低年段学生在看图写话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观察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

    3.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低年段学生、教师及家长关于看图写话教学策略的意见和建议。

    4.实验研究法:选取一定数量的低年段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施特定的看图写话教学策略,并通过前后对比的方式评估策略的有效性。

    5.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看图写话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教学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课题研究调查分析报告、文献综述

文本

2025.2

研究课公开展示

录像课例

2025.5

部分典型案例集和文创产品

文本和实物

2025.6

最终成果

论文汇编

文本

2025.8

课堂实录(视频)

光盘

2025.8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文本

2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