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莞邑松山湖 共研思政一体化——---太仓市小学思政胡莉英名师工作室第十三次研修活动

作者: 时间:2023-07-17 点击数:


2023年7月12日—14日,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第六届德育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余名思政课教师齐聚一堂,共研“大思政课”。太仓市小学思政胡莉英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胡莉英老师率工作室成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主编黄建炜主持开幕式,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党委书记黎德文、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思想政治教研员潘房雄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为期三天的研修活动分别由广东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和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杨永社,深圳市宝安区海湾中学副校长蔡苏瑜,广东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和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王建新担任嘉宾主持。

                         研修第一天

1.主题报告:

7月12日上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思想政治教研员王国芳老师作了题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与核心价值》的专题讲座。

王老师从四个角度深入剖析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与核心价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政策逻辑:蓝图与现状;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课程逻辑:内涵与实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逻辑:应然与必然;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逻辑:理念与方法。

2.观点分享: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劲楠、 全国政治学科年度风云人物张克新、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骆新华、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郭威4位老师分别就一体化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理论创新、总体架构、实践指引等角度作了观点分享。


3.实践分享      

海南师范大学陈连珠、深圳实验学校黄怡婧、苏州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董欢、成都的夏子辉4位老师分别从一体化思政建设的目标设定、内容进阶、载体设计、方法创新四个方面作实践分享,为一线教师如何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具体的实践路径和方法指导。

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副校长、太仓市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学员董欢老师作题为《江苏省苏州太仓市一体化思政建设载体设计的实践推进》实践分享。太仓市小学思政以课题为抓手,搭建一体化思政建设的教师教研平台。又以“中华故事找写讲”大赛为载体,实现区域内中小学、校内外一体化思政建设。

4.论坛分享

晚上,太仓市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学员杜秋萍老师在分论坛中作主题分享《思政课如何“大”起来》。思政课的魅力就在于理直气壮。“理直”就是将学理、道理和事理讲深、讲透、讲活;“气壮”就是要传递正气、地气和雅气,培养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大思政课”大就大在是一门社会大课,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让校内思政小课堂与校外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为学生带去正确的思想启迪和方向指引。

                         研修第二天

1.主题报告

7月13日上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学科评价专家,全国基础教育年度风云榜获奖人物,全国政治学科年度风云人物张克新老师为大家作了题为《天下之乐 何如此学——“六维”生命课堂多向度透视》的专题讲座。

张老师告诉我们思政理论创新研究方向要更加重视政治认同意识形态培养,教材的权威与价值引领,学习与成长规律的研究,多样教学方式创新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体指向下的实践研究,学业质量评价改革研究,作业设计与管理的研究,教研培训体系实践研究。

2.经验分享: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李欣庭、重庆市求精中学张必发、合肥高新区教研室陈永奇、安徽省铜仁市义安区教研室姚晔晋四位老师分别分别从一体化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创新、教学实施与改进、教学评价与创新、教学观察与反思四个维度作经验分享。

3.课例分享:

7月13日下午,来自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学段的老师围绕“与法同行”主题开展同台说课。太仓市双凤镇新湖小学张承智老师,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政治教研组长梁小莉老师,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李俊辉老师,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劲楠副教授,分别从培养规则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坚定法治信仰、践行法治担当四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角度作精彩说课,为我们展示了思政一体化的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进阶性、差异性、适切性。

姑苏教育拔尖人才、太仓市小学思政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太仓市双凤镇新湖小学张承智校长进行大中小学说课《小学:班级生活有规则》。张校长通过游戏、情境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班级规则对于班级公共生活的意义,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知晓维护课堂秩序。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文明棋”活动,学生了解班级规则的制订过程和要求,能主动参与班级规则的制订,培养学生具有班级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下文明棋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学生养成明礼遵规的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

4.专家点评

正高级教师、太仓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胡莉英老师对张校长的说课进行专家点评。胡老师高度评价张校长的课:立足核心素养,制订彰显铸魂育人目标;锁定法治主题,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探索话题架构,提升教学逻辑性与思辨性;把握思政特征,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坚持素养导向,注重表现性多主体促进知行合一。一体化背景下小学思政课围绕核心素养,让教学更具目标性;落实六大主题,让教学更具综合性;凝练思辨话题,让教学更具思想性;把握思政特征,让教学更具引领性;多元过程评价,让教学更具实效性。

5.教研沙龙:

晚上,来自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塘头学校的肖梨老师,与海南省初中政治学科教研员朱小超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李春会教授、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李彰有老师,就“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开展了主题教研沙龙,进行同台分享。

      研修第三天

1.主题报告

7月14日上午,江苏省高新区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王庆军江苏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新区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王庆军老师作了题为《一体化思政视域下的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的专题讲座。

王老师从“思政课一体化学术研究背景”,“思政课一体化学术研究维度”“思政课一体化学术研究新思路展望”三方面鼓励我们深入研究,精心谋划构思,推进写作行文。授课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想法,一些收获,甚至有时学生也会提出一些看似奇怪但又十分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解答过程也就是钻研教研的过程。我们都需要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和记录,时机成熟就可以形成很好的文字。

2.主题报告:

7月14日下午,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宝玉老师作了题为《一体化思政研究成果的提炼策略》的专题讲座。

李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课例《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从这个课例中为我们展示了新的教育理念及其行动。他给我们提出了一体化思政研究成果提炼的建议:第一,注重理论研究与域外研究;第二,强调学段融通,注重课程全要素推进;第三,聚力主题实践,实现成果系列化拓展。

闭幕式上,广东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校长王定国分享成长感悟,黄建炜展望期刊未来发展,高传轩向与会教师重点介绍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年度策划的十一个选题方向,并邀请与会教师贡献智慧,进一步完善年度选题策划。

三天的研修活动丰富充实,五场专家讲座高端引领,四节同课异构各具特色,十七个主题分享精彩纷呈,数十位大中小学、职业院校、特殊教育学校的专职、兼职思政课教师代表在论坛和沙龙交流观点、碰撞思想。本次研修活动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立足高质量研究引领、高品位教学实践、高赋能成果表达展开研讨,就一体化建设中的“核心价值与内在逻辑”“方向路径与关键”“教学设计与创新”“‘大思政’价值探析、内涵重识与资源开发”“一体化课堂建设”“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等进行了分享交流。专家教授们的讲座思想上有高度、理论上有深度、知识上有广度、情感上有温度,专家教授高屋建瓴的智慧引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分析,帮助思政教师们深刻领会了一体化建设“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理解、领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为我们日常教育教学教研实践指明了方向。

经过学习,工作室学员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于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开展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方向。“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作为小学思政教师,我们应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内容,用有意思的思政课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讲道理的思政课解决学生的问题困惑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指向思维品质培育的小学思政“话题式”教学研究

课题类别

德法

立项编号

2022/LX/02/034/03

出席对象

课题组成员

地点

观摩教室1

时间

2023.6

研究主题

指向思维品质培育的小学思政“话题式”教学研究之课例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探讨交流小学话题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板块,逐步形成话题式教学的一般教学模式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课例研究法







1. 课题组成员观看优秀课例并做好听课记录。

2. 课题组成员交流自己对本堂课教学的思考,并写好听课反思。

3. 探讨“话题式”教学课堂的基本设计思路。

4. 探讨如何设计好核心话题和子话题。





1.继续梳理出话题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板块。

2.重点设计好具有引领价值的核心话题基础上,设计好有梯度的子话题

3.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在合作中学,培养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高效课堂,为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服务。

物化成果

话题引领下,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