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课题:《中国古代神话》整本书阅读指导课
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
执教者: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苏欣佳
一、课题简介
1.课题基本信息:
《“双减”背景下小学中年级语文作业情境化设计的实践研究》;太仓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立项时间:2022年9月;编号:W2022033;主持人:苏欣佳;单位: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2.核心概念界定:
①“双减”背景
它是指当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因此2021年中央出台相关号召。本课题主要聚焦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增加学生的作业效能,相应“双减”号召,发挥作业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②中年级语文作业情境化设计
它是指基于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理论主张而成的作业设计理念,要求教师模拟现实可能遇到的情景建构情境,提供真实的任务需求,将作业的设计目标从概念的传授转变为使学习者进入可能需要使用这些概念和技能的真实任务中言语实践的作业形式。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年级语文作业情景化设计的情境选择、内容选取以及评价方案设计等环节,以达到中年级语文作业情境化设计的审美性、多元性、生活性与整体性。
③“双减”背景下小学中年级语文作业情境化设计
它是指为了减轻中年级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效发挥作业育人功能,教师针对中年级学生亲近情境,表现出渴望更有趣的语文作业这一特点,合理设计语文作业,使学习者进入可能需要使用这些概念和技能的“真实”任务中,身心愉悦地参与听说读写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切实提升语文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课题主要研究中年级语文作业情景化设计的情境选择、内容选取以及评价方案设计等环节,以达到中年级语文作业情境化设计的审美性、多元性、生活性与整体性,达到“双减”背景下利用情境激趣作业、情境赋能作业、情境优化教研的目的。
3.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系统、高效地形成作业设计的“减负增效”新样态,推动“双减”背景下中年级语文作业情境化设计的研究,并能从中寻找教育规律,使作业设计真正服务于我校学生的全民发展,切实发挥作业育人功能,实现我校教育质量的内在提升。
(2)具体目标
①形成“双减”背景下中年级语文作业情境化设计的理性认识。
②形成“双减”背景下中年级语文情境化作业设计的策略提炼。
③形成“双减”背景下中年级语文情境化作业设计的“减负增效”新样态。
4.研究主要内容:

二、研究课说明
1.研究主题:作业情境化设计在中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堂的适切性使用
2.需解决的问题:
作业情境化设计指导中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时内容选择、方法选用、板块设计的适切性
3.本节课设计意图:
本次教学内容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故事”的内容,是以“很久很久以前”为主题,以神话故事为读书对象的栏目。作为神话故事这一单元的拓展延伸,“快乐读书吧”能把四年级学生的阅读引向更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在书中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神奇想象。教师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整体框架,安排全班共读《中国古代神话》这一本书,并根据学情安排导学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借助作业情境化设计的任务单辅助教学,适切情境、适切指导、适切阅读策略,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感受中外传统文化的璀璨与美好,达成快乐读书吧的设计理念。
4.理论、理念说明:
①李吉林老师关于情境教学原理的论述提醒我们在情景教学中设计作业时要注意情感驱动、暗示倾向、角色转换、心理场整合等四个原理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情感”因素在情境教学中的支撑性作用,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注意将“情境”与“情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②2022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积淀文化底蕴,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因此,为了落实“双减”政策要求,达到课标提到的第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需求在作业设计中应将“情境”融入其中,使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听说读写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从而切实提升语文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
三、教学过程
活动目标:
1. 通过营造教学情境与回顾单元作业,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的阅读兴趣,调动学习体验。
2.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阅读整本书,从分辨书籍信息、制定整本书计划到掌握阅读方法,多维度多元化评价,引导学生再次回应单元要素,感受神话故事中想象神奇、人物鲜明的特点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 通过对比阅读同一“火”的主题的中西神话故事,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神话的异同,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达成快乐读书吧的设计理念。
活动过程:
(一)课前作业,养成习惯更沉浸
课前作业单:
①邀请学生翻阅所买的课外书籍,记录它的书名、作者主编、出版社、书号
②11.15号之前要看完整本书,因此10.31-11.15之间的14天要好好计划,准备每天看( ),预计( )天可以看完。
1.教师引入课堂情境,11月15日我们要举办“神话故事传讲会”,为了能在传讲会上听到更多更神奇的神话故事,我们要借助课外书籍,因此这学期让我们一起读《中国古代神话》。
2.交流课前作业:
①互换作业单与书籍,说说发现
(预设:当你要推荐书籍给其他人,或者在书店图书馆借书时,只有明确这些信息才能找到准确的那本书)
②汇报学生自己制定的整本书阅读计划,并注意最后一栏,如果计划赶不上变化,及时调整。
(预设:在作业中每天要看的内容并不设单位,孩子便可以按照自身习惯与情况合理选择是页数还是篇数)
【设计意图:作业情境化设计是一个效果渐缓的设计理念,因此在备课时便立足于单元特点创设情境——准备一场“神话故事传讲会”,学生便迎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何能讲述更多的神话故事”,而在快乐读书吧的教学设计中以作业为脉络,以此安排课前、课堂以及课后作业以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在前置作业“我会翻阅”与“我会计划”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书籍信息分辨书与书的不同,学会有目标目的地选择读物。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按自身情况、书籍内容与限制时间制定阅读计划。通过这一课前作业的安排着眼于学生阅读方面的基础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作业,领悟方法更透彻
课堂作业单:
③阅读《钻木取火》。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阅读神话故事?阅读后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讲述故事?
④对比阅读《钻木取火》与《普罗米修斯》,总结相同与不同
1.教师教学阅读方法(作批注、查词语、画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词语句子、写感受)
2.交流课堂作业:
①利用阅读方法现场读故事
同桌互换欣赏读书记录
四人小组内交流阅读所得
班级中选取代表分享阅读思考
②思考如何讲述这一则故事,教师分享其他讲述方式
③对比中外神话,交流自己发现:
为什么全世界都有有关火的神话?
为什么会创造神话?
3.回应单元语文要素以及快乐读书吧导语
【设计意图:在课堂作业“我会阅读”与““我会发现””中,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逐步引导学生从单篇阅读中汲取经验逐步扩展到整本书整体阅读,并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外神话的异同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联系快乐读书吧的内容与篇章页的内容,在对单元做整体的认识的同时进行课程思政的灌输,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从而培养文化自信。】
(三)课后作业,反思所得更多样
课后作业单:
⑤长周期作业:两个星期后的神话传讲会上,请你为大家讲述一则神话故事。
⑥填写反馈评价表,并对自己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后邀请同学与家长评价。
1. 出示长周期作业,请同学为后续的神话传讲会做好准备。
2. 邀请学生思考:除了完成了整本书阅读、多种形式分享故事,还能有什么评价维度。
【设计意图:在课后作业“我会讲述”“我会评价”中,教师设计长周期作业,呼应单元总情境。通过组织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检查阅读效果,通过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的途径对学生人生发展方面的实际获得有所帮助。同时通过活动前出示同时多维度全方面泛应用的反馈评价表,可以在明晰作业实际完成情况及是否达成设计核心目的的基础上,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知识与技能双融合,进而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导向可持续的功能,进而使该作业更好地作用于学生的阅读效果。】
【作业单设计】

【观察量表设计】

四、研究课后反思
借助作业设计,漫步神话世界,体会神奇美好
情境化:课堂活动易沉浸
第四单元神话故事有着天然的情境,从课文内容到讲述方式乃至课文篇章页象征着历史的黄褐色都易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文化的悠久与璀璨,因此我便计划将整一单元作业情境化设计,前一篇作业作为后一篇作业的基础,后一篇作业汲取前一篇作业的优点,环环相扣,实现学生能力的充分发展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在第一课《盘古开天地》中,孩子们对盘古在混沌之中沉睡一万八千年产生了深切的好奇,并自发地对他醒来后的所想所说所做,利用自身生活经验投射人物填补空白,同时面对课文中他死后化身成的万物后的省略号进行想象补充“他的 变成了 ”,因此针对学生们课堂上展示出的跃跃欲试,我举办了单元作业中的第一项:“我是小小演讲家,我把神话讲给你听”,孩子们举手上台,面对全班同学从起因、经过、结果入手,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讲述《盘古开天地》这一神话故事,当演讲家们发现教师在为他们录像,同学们在认真倾听并给与评价意见时更受肯定,这样的反馈使我继续将这一情境延续下去。
因此在第二课小古文《精卫填海》的学习中,我没有选择常见的解释字词,翻译句子,默写课文等作业方式,而是引导大家想象:精卫在溺水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当她“常衔西山之木石”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她为什么要“以堙于东海”呢?面对大家的回答,我便顺其自然地引入今天的作业,请你写一写精卫填海的故事,并且鼓励学生仿照《盘古开天地》书中的插图,画一画这篇神话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最后当我将各位记录员图文并茂的神话故事投影展示时,大家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并努力寻求优秀作业的长处为自己所用。
面对《普罗米修斯》这一篇古希腊神话人物较多,且关系复杂这一特点,再加之在前两个作业已经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情并且梳理故事主要内容的铺垫中,我鼓励各位小小表演者自己分派小组,演一演这一神话故事,从角色安排到台词分工,从人物动作神态到道具准备,乃至入场顺序,一切的一切都是孩子们自发自主在课后完成,最后在课上的展示出乎意料的成果,相信无论是否上台表演,这一神话故事都以独特的魅力映入学生的心中。
在最后的一篇略读课文《女娲补天》中,针对孩子们近期喜欢自己画火柴人连环画的特点,我引导孩子们在课上梳理这一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并针对自己喜欢的环节展开说一说。因此在作业中安排各位绘图师们用画笔画下这一故事讲述给大家看,最后“思维导图”“连环画”“某一环节的插图”孩子们用画笔与想象绘制了一幅又一幅属于自己的故事。
在前期作业的铺垫下,我们便来到了快乐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的学习,在这节课中我们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在两个星期后班级即将召开一场“神话故事传讲会”,为了在传讲会上给大家讲述更多的神话故事,顺其自然地借助课外书籍《中国古代神话》的帮助,因此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中我们都将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孩子们带着任务走入情境,都以饱满的精神展开学习,因为这是他们面临的真实问题,他们都希望能通过这节课有所成长,并完成挑战。
任务群:授人以渔易迁移
“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之一,是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重要作用。而整本书阅读因为学习材料难以选择,教学时间难以把握,活动方式难以确定因此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成。按照课标要求,第二学段是以“阅读”基本的学习任务,要求把“讲述”“感受”“分享”融进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学生阅读一本书的前置环节:即选择图书、制定计划,过程的环节:即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与在对比阅读中有所发现体会,以及展示的环节:即阅读的分享与评价,而在这节课中我将教学目标集中在“前”“中”环节,将“后”作为下一个长周期作业的情境导入。
作业单:学习过程易呈现
任务群的推进需要一定的作业形式承担,学生的学习过程也需要一定的媒介,为此我设计了六项准备任务,并且以作业单的形式编排在一张纸上,这样孩子们便可以对每一项任务既有全局的把握又可以聚焦某一项任务中。同时孩子们的思考与体会也可以通过作业单全程呈现出来,就像是在看一整本书前“我会计划”中,我设计引导学生既写下书本的页数,又写下故事的篇数,并在之后邀请孩子计划:我准备每天看( ),预计( )天可以看完。每天要看的内容不设单位,孩子便可以按照自身习惯与情况合理选择是页数还是篇数,并且还在计划下留有两行横线,以便孩子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又比如在对比阅读“我会发现”中,我选择两个圆形相交的形状,利用直观的形状引导学生书写下两篇神话故事的特点,从而在两个圆相交的部分写下同属于二者的特点,不仅是文字,更是利用图形都为孩子后续的表达给与支架,更易孩子理解中外神话的异同,从而推进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为快乐读书吧的引语打下伏笔,也为后续孩子们继续阅读神话故事做铺垫。
侧重性:实践时间更宽裕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更加精准地把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投入语言实践活动中。众观全局,当学生在交流阅读方法时我给与了过多空间,以致于在后续孩子们真正投入阅读的时间过于紧凑,因此最后交流阅读成果中只选取了其中的几位,这无疑会损伤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没有达到教学安排的预期效果,因此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侧重点应是孩子们拥有更多的时间综合运用阅读方法投身阅读某一具体故事,并且两两,小组内,班级中交流阅读所得,分享阅读经验,为后续孩子们在课后“阅读整本书,在神话传讲会上传讲一篇神话故事”这一长周期作业的完成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