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低段绘本阅读实践研究》文献研究报告

作者: 时间:2022-10-10 点击数: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低段绘本阅读实践研究》文献研究报告

本研究主要通过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以“数学核心素养”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时间跨度从2007年到2022年,共检索出2.68万篇学术论文;以“数学绘本”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时间跨度从2009年到2022年,共检索出1033篇学术论文;以“核心素养数学绘本”为主题,共检索出59篇学术论文;以“核心素养小学低段数学绘本”为主题,共检索出4篇学术论文;同时学术界对“数学绘本”的研究具有渐进性特征,近几年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可以看出数学绘本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对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低段数学绘本教学的研究较少,且多为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缺少深入的研究。

1.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研究

1.1数学核心素养国外研究

现今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其实,人们对数学素养的最早追溯是在 1959 年,英国发表的“15-18 岁青少年的教育”的《克劳瑟报告》中,这份报告最初把培养人的数学读写能力定义为数学素养的内涵,它能够提升个人对文化交流的能力。1982 年,英国以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经验教训为基础发表了著名的《考克罗夫特报告》,该报告再次提到了数学素养。它是对数学素养进一步的升华,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强调数学素养不仅要培养人的书写读写能力,还要以学生的生活、就业及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为目的。

2000 年以来,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 OECD)策划的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简称 PISA),其理念强调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数学素养,PISA2012 把数学核心素养描述为:数学素养是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表述、运用、解释数学的能力。经合组织( OECD)在 2003 年出版的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中首次使用了“核心素养”。2005年,OECD 又发布了《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 行动纲要》,以增强核心素养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可操作性。随着 OECD 率先提出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之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纷纷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体系研究和实践研究。

1.2数学核心素养国内研究

数学核心素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数学素养”一词在我国最早提出来自 2000年初、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以国家文件的方式出现。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 2006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都提及数学核心素养,对其涵义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精炼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最终目标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2014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要求“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其中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将学生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和落地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点。随之,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 2017 年版) 》,其中,凝练地提出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数学核心素养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十个核心词是一脉相承的,关键要素的表达是基本一致的。

我国教育者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研究也比较多,王子兴根据数学学科所固有的特性及数学知识、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的关系认为数学的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五个层面,即创新意识、数学意识、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思维、理解和欣赏数学美学价值。通过前人的研究我们发现,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关注数学知识的获得,还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关于数学绘本研究

2.1数学绘本国外研究

谢里·麦克唐纳在《绘本+数学=乐趣》中提到,数学绘本在数学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它们经常用语言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并直观地展示这些概念,也展示了数学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用途。教育工作者经常寻找将数学融入文学课程的方法,而数学绘本为数学纳入其他课程领域提供了一种极好的方法。范登布加德在《绘本作为幼儿数学思维的动力》中提到国外目前正在进行一项研究计划,此计划的目标是研究绘本如何有助于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以及教师的行动如何加强支持学习的绘本的特征。格里菲斯认为数学与儿童文学相联结,可以促进儿童情感和认知的发展。

关于数学绘本教学的相关研究琼·麦克马斯在《使用绘本来教数学概念》中通过提供一些绘本故事和活动案例,旨在增进孩子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且指出孩子们很早就开始发展数学技能,绘本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马尔贾·范登在《绘本刺激数学学习》中提出使用绘本为幼儿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在那里他们可以探索和扩展数学相关概念的初步概念,而无需明确教授这些概念。

关于数学绘本的介绍及选择的相关研究克雷奇·鲍勃在《数学绘本》中介绍了几本关于数学的儿童图画书,并且为每本书设计学习活动,在每本书阅读完后,请孩子们弄清楚一个有关的数学问题。马尔贾·范登在《绘本刺激数学学习》中指出,在选择绘本以激发数学思维时,这些书至少应该有以下特点:一个好故事,适合孩子,数学容易获得,但不要太明目张胆。此外,他认为让孩子们对各种数学主题睁大眼睛的图画书比只使用计数书更可取。

2.2数学绘本国内研究

数学绘本是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高丛林在《小学数学绘本教学价值研究与实践策略》中提出数学绘本具备这几个要素:一有连续多幅的图形,形象生动;二有情节,引人入胜;三把数学知识和解决的问题寄寓在富有童趣的故事中,散发出浓郁的数学味道。钟静认为,数学绘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学绘本是指,其内容可提供教师用来进行数学教学或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图画书籍;而狭义的数学绘本是指,内容编写以数学概念或数学知识为主轴的图画书。

数学绘本正是以自身独特的优点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程立敬总结数学绘本的特点为:图文并茂的数形呈现形式、以数学知识为主的内容设计、较强逻辑性的形式结构、可操作性的数学故事设置。李萍总结数学绘本的特点为:丰富生动的故事情境,便于讨论;简单的文字,便于阅读;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故事情节与数学知识相辅相成。

数学绘本对幼小衔接的作用对于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儿童来说,他们面临着新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这种转变对于他们十分不适应,他们尚未摆脱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形式,因此在小学低段引入数学绘本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卞小云在《数学绘本—助幼小衔接一臂之力》中提出,数学绘本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利用数学绘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潜在教学资源、开展数学教学,从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王海霞在《让数学搀着儿童的小手过“桥”—浅谈数学幼小衔接教学》中提出,数学绘本恰巧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将数学知识融入情景中,进而带领儿童进入美妙的数学世界。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故事营造愉快的学习情境,利用鲜活、具体的图片帮助学生开启他们学习数学大门。

目前数学绘本的出版非常多,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都有对应的数学绘本。由宋乃庆、张奠宙教授主编的《小学数学教育概论》中根据数学绘本中的问题情境,可以将数学绘本分成八种类型。石莉蓉在《数学绘本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重新将数学绘本分为:应用型数学绘本、故事型数学绘本、活动型数学绘本三种基本的类型。

【参考文献】

[1] 刘吉吉, 高凌飚. 西方数学教育中数学素养概念之辨析[J]. 中国教育学

, 2011(07): 40-43.

[2] 张建桥. 核心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研究综述[J]. 成才之路, 2017(34):

32-33.

[3] 桂德怀, 徐斌艳. 数学素养内涵之探析[J]. 数学教育学报, 2008(05):

22-24.

[4] 王子兴. 论数学素养[J]. 数学通报, 2002(01): 6-9.

[5] 刘春宇. 我国数学核心素养研究综述[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41):

117-118.

[6] 胡典顺. 数学素养研究综述[J]. 课程·教材·教法, 2010, 30(12): 50-

54.

[7] 朱德全. 数学素养构成要素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02(05): 53-55.

[8]高丛林.小学数学绘本教学价值研究与实践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5(Z5):38-40

[9]钟静.数学绘本的精彩课堂[M].台北:国立台北教育大学,2013.4.

[10]程立敬. 数学绘本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11]刘超. 数学绘本在小学低年级学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12]李萍. 小学低年段数学绘本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9. [13]石莉蓉. 数学绘本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集美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