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融合建构课程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汇报

作者: 时间:2024-01-10 点击数:

课题名称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融合课程建构研究》

主持

陆静 张瑜

课题

编号

2021ZK0211903

承担

单位

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立项

时间

2022.2


课题级别

(打“√”选择)

课题管理类别

(打“√”选择)

课题立项类别

(打“√”选择)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规划

课题

教研

课题


重点

课题


立项

课题

一、本学期历次活动研讨主题及基本情况

1.自主学习  夯实理论基础

每月课题组成员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做好摘录和学习心得,通过学习其他学校对地域文化融合课程的研究,汲取相关经验;通过学习相关学科中渗透地域文化教育的相关经验,明确我校课题研究与之不同之处,更加明确了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2.专家指导 拓宽研究思路

9月份、11月份,两次邀请上海市特级教师孙宗良先生莅临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9月份孙宗良校长聆听了本学期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对课例研讨的主题内容进行了指导。11月,孙宗良校长听了一节课题研究课五年级《少年中国说》并建议本课设计以“少年中国,中国少年”为主线,围绕“感受当时中国的处境、追寻那个年代的少年之光、今日少年要做什么”三个方面,关联文本逻辑和情感逻辑,聚焦梁启超那个年代长三角地区奋起投身革命、振兴中华的中国少年,引导学生在分享中感悟一代一代的中国少年之崛起对于时代革新、振兴经济的重要性,从而传承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艰巨任务。

3. 课堂实践  创新主题、素材文化融合

本学期学校课题组共开设课题研讨课3节。课题主持人张瑜老师执教六年级英

语读写课《The changes of Taicang》。苏欣佳老师执教五年级语文课《少年中国说》。叶志麟老师执教了一节综合实践课《探长三角文化 品心中悠悠香茗》。语文和英语学科从素材的融合运用上,综合实践通过对比茶文化的异同,实现了长三角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六年级英语课堂上,张老师通过太仓过去与现在的照片、视频对比融入课堂主题:过去与现在。展现了太仓的迅速发展,德企之乡,科创新城的蜕变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对太仓发展的积极影响。

五年级语文课上,苏老师由“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引入,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激情。接着通过“分享你所查到的长三角地区杰出人物报效祖国的故事、比较归纳这些杰出人物的共同品质”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少年从小立志奋发、为国奉献的爱国情怀,最后再读课文渲染气氛,用“写给

杰出人物的心里话”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今日少年之责任,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六年级综合实践课上,叶老师引用中国明代茶学大家许次纾名句“江南地暖 故独宜茶”引入课题,接着通过“走近长三角名茶产区、交流与分享研究成果、设计长三角茶文化广告语”三个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长三角地区独特的茶文化,激发学生热爱脚下的这一方土地,学会珍惜眼前美好事物,启迪人生智慧。学生通过各种百度搜索、抖音、各大视频网站查阅材料和课堂的交流分享,积累了长三角茶文化知识,掌握了探究知识的方法。

4. 校际交流  教研活动再融合

为更好的做好长三角地域文化融合课程研究,我校与浙江嘉善西塘小学、上海松江外国语学校建立友好共建学校关系,组建长三角地区兄弟学校地域文化融合课程研究共同体本学期开展线下校际交流研讨活动2共同体成员相互听课,参与教学研讨、听取学校备课组、课题组、校长的经验介绍、参观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1完善课题网站,按时上传了研究方案、计划总结、每月例会和理论资料

2开展课例和课堂观察研究,搜集整理课例集。

3. 叶志麟老师撰写的论文《资源 任务 评价——探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地域文化的融合策略》获行知杯论文评比一等奖

、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相较半年的结题时间,对课题的梳理,对调查研究结论,理性成果不够。

2.课程开放不够全面,不够广,没有涵盖艺术综合学科。

下阶段,我们将着力做到课程全覆盖,将暂时缺失的艺术综合学科与长三角地域文化紧密融合,做好教学研讨、课堂观察和案例收集工作。全方位将课程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开发评价机制。暂时我们积累的成果还有所欠缺,我们将继续开展好研究工作,积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