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融合课程建构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总结

作者: 时间:2024-01-10 点击数: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融合课程建构研究

2023-2024年度第学期课题研究总结

20222月《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融合课程建构研究》正式立项。本学期在校教科室的引领下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自主学习  夯实理论基础

每月课题组成员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做好摘录和学习心得,通过学习其他学校对地域文化融合课程的研究,汲取相关经验;通过学习相关学科中渗透地域文化教育的相关经验,明确我校课题研究与之不同之处,更加明确了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二、专家指导 拓宽研究思路

9月份、11月份,两次邀请上海市特级教师孙宗良先生莅临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9月份孙宗良校长聆听了本学期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对课例研讨的主题内容进行了指导。11月,孙宗良校长听了一节课题研究课五年级《少年中国说》并建议本课设计以“少年中国,中国少年”为主线,围绕“感受当时中国的处境、追寻那个年代的少年之光、今日少年要做什么”三个方面,关联文本逻辑和情感逻辑,聚焦梁启超那个年代长三角地区奋起投身革命、振兴中华的中国少年,引导学生在分享中感悟一代一代的中国少年之崛起对于时代革新、振兴经济的重要性,从而传承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艰巨任务。

三、 课堂实践  创新主题、素材文化融合

本学期学校课题组共开设课题研讨课3节。课题主持人张瑜老师执教六年级英语读写课《The changes of Taicang》。苏欣佳老师执教五年级语文课《少年中国说》。叶志麟老师执教了一节综合实践课《探长三角文化 品心中悠悠香茗》。语文和英语学科从素材的融合运用上,综合实践通过对比茶文化的异同,实现了长三角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六年级英语课堂上,张老师通过太仓过去与现在的照片、视频对比融入课堂主题:过去与现在。展现了太仓的迅速发展,德企之乡,科创新城的蜕变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对太仓发展的积极影响。

五年级语文课上,苏老师由“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引入,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激情。接着通过“分享你所查到的长三角地区杰出人物报效祖国的故事、比较归纳这些杰出人物的共同品质”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少年从小立志奋发、为国奉献的爱国情怀,最后再读课文渲染气氛,用“写给杰出人物的心里话”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今日少年之责任,从而树立远大理想。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上,叶老师引用中国明代茶学大家许次纾名句“江南地暖 故独宜茶”引入课题,接着通过“走近长三角名茶产区、交流与分享研究成果、设计长三角茶文化广告语”三个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长三角地区独特的茶文化,激发学生热爱脚下的这一方土地,学会珍惜眼前美好事物,启迪人生智慧。学生通过各种百度搜索、抖音、各大视频网站查阅材料和课堂的交流分享,积累了长三角茶文化知识,掌握了探究知识的方法。

四、校际交流  教研活动再融合

为更好的做好长三角地域文化融合课程研究,我校与浙江嘉善西塘小学、上海松江外国语学校建立友好共建学校关系,组建长三角地区兄弟学校地域文化融合课程研究共同体本学期开展线下校际交流研讨活动2共同体成员相互听课,参与教学研讨、听取学校备课组、课题组、校长的经验介绍、参观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下阶段研究计划

1.我们将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献、民间传说、传统艺术等形式,获取更多关于地域文化的素材和资料,从而为小学课程提供更加丰富和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内容。

2.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地域文化融合课程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交互式多媒体等手段,模拟历史场景、还原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3.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地域文化。我们将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如实地考察、文化体验、主题调研等,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4 . 加强与长三角兄弟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地域文化融合课程的发展和完善。我们将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文化从业者等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指导,汲取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使地域文化融合课程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