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奋楫正当时,扬帆再出发。本学期学校将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落实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作为提升学校德育水平的主要抓手,以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不断提升学校德育水平,更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工作目标
1.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本,体育为径,美育为核,劳育为重,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2.知行合一,实践育人
通过行动为基,体验为翼,以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为载体, 架构起指向核心素养的德育工作体系,促成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成长。
3.多方推进,协同育人
强化家庭教育,活化社区教育,延伸德育时空,构建课内课外横向贯通、校内校外协同融合的全息育人网络。
三、工作措施
(一)优化德育队伍,提升水平
1.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班主任例会,有针对性地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开展培训,加强常规管理,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管理艺术;二是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学期末评选一批优秀班主任和优秀班集体,发挥模范引领作用;三是为班主任创建展示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的平台。鼓励班主任参加各类比赛活动,提升专业素养,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2.注重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素质
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挖掘渗透于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充分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人文关怀、社会伦理内涵,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体艺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重在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地方与校本课程,通过挖掘当地乡土人文资源,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关注自然生态,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少先队、班委会等组织的阵地作用,组织开展好学生班委会成员竞聘、培训指导等活动,推进班干部的自主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律、自强、自立意识。
(二)密切家校联系,构建三维网络
努力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教育格局,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学校主动搭建各种家校沟通平台,完善家委会会议制,通过教师家访、家长会和家教讲座等途径指导和健全家庭教育作用,引导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构建育人平台。
(三)巩固养成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军人一日三字歌》为参照,通过新生训练营、“小军人四项评比”、“小军人一日规范评价表”每月评比等形式,将“中国梦”、 “三爱”、诚信、民族精神、劳动、法治、生态、俭以养德等教育以具体的要求呈现。
2.深入开展学生养成教育,通过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的形式,对学生卫生打扫、就餐纪律、课间活动、集会活动、阳光两操、离校返校纪律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学生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
3.用好《八礼四仪》读本,组织开展行为规范养成、中国传统文化、国情市情等教育,以此规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开展真善美教育。通过班会、升旗仪式、德育活动等方式,引领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促进学生追求真善美,培养学生具有形象儒雅、举止优雅、气质高雅,言谈风雅的新时代中学生形象,培养学生形成文明、高雅、阳光的美好青春气质。
5.德育检查情况每日一反馈、每周一汇总、每月一考核。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对上周优秀班级进行表扬,发放流动红旗,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表彰,提高各班学生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四)落实五育并举,开展多彩德育活动
1.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夯实思想政治教育
用好用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青少年、引领青少年。开展学科融合教育,形成育人合力。以思政课堂、道法课堂、班会课堂、校外实践基地等教育阵地,综合用好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全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组织开展“学习二十大 争做接班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青少年学生‘五心’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
2.强化劳动教育建设,提升学生劳动综合素养
积极拓宽家校政社四维实践渠道,改变由讲授到耕学结合的劳动教育方式,将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有益补充,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依托学校德育劳动课题《基于叶圣陶劳动文化教育思想的节气主题课程统整开发研究》,结合劳动节、丰收节,确立“劳动月”“劳动周”,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征文、手抄报、绘画、合唱、主题研学、美食节等,不断丰富学生劳动体验,提高劳动素养。
3.继续做好少年军校品牌建设,厚植学生爱国情怀
以学校德育特色“少年军校”“国防教育”为基点,从校园文化建构和德育活动进行推进。精心布置“国防天地”和国防教育展厅。整合资源,将少年军校活动与仪式教育、体艺节、阅读节相结合,以经典诵读、军歌传唱、军事技能比拼、观看军事纪录片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小军人的参与兴致。邀请共建单位官兵来校开展军校活动,进行军训活动、国防知识讲座。抓好《国防教育》校本课程,开展国防教育专项调研和微课录制,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
(五)抓好校园安全,保证师生身心健康
1.法治与安全。依托“宪法小卫士”“青骄第二课堂”两个平台加强学生法治、禁毒教育,积极开展法治禁毒教育,实现学科德育渗透,依托12月4日开展法治主题宣讲、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手抄报等活动,使法治教育工作常规化、制度化。
2.消防与防灾安全。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和宣传,增强安全教育实效性,依托“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继续做好消防、防震、防溺水、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做好每月一次的消防演练活动,引导学生提高生命安全意识,提升安全保卫能力。
3.心理健康方面。在预防校园欺凌、心理健康、师生交往、文明礼仪等方面继续加强教育,通过主题系列活动的方式,提高宣传力度,加大对校园欺凌的检查和打击,维护学生身心安全。开展有关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的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提高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分月工作
九月份:
1.班主任开学工作会议、培训。
2.一年级班主任会议。
3.开学典礼。
4.组织收看开学第一课。
5.一年级新生训练营相关活动。
6.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班队工作计划。
7.召开小军人监督岗会议。
8.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9.举办一年级入学礼。
10.做好贫困生的摸底统计工作。
11.启动德育导师制。
12.全体学生完成安全教育平台“秋季开学第一课”。
13.启动“千师进万家 携手助成长”家访活动。
14.疏散演练。
15.完成慈善活动进校园系列活动。
16.开展烈士纪念日活动。
17.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
18.开展学生节系列活动。
19.结合课题开展相关劳动实践活动。
十月份:
1.九月份班主任工作考核。
2.班主任会议与培训。
3.班主任工作论坛稿征集评比。
4.庆祝少先队建队节系列活动。
5.班级常规一日调研。
6.孝亲敬老系列活动。
7.以“十一”国庆节为契机,做好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8.疏散演练。
9.心理节系列活动。
10.组建一年级班级家委会(志愿者团队)、年级家委会及学校家委会。
11.组织国防专项调研。
12.结合课题开展相关劳动实践活动。
十一月份:
1.十月份班主任工作考核。
2.班主任会议与培训。
3. 119消防安全系列活动。
4. 二、四、六年级主题班会评比活动。
5. 德育创新案例征集评比活动。
6. 班级文化建设评比展示活动。
7. 举办家长学校活动。
8. 三年级成长仪式。
9.疏散演练。
10. 德育导师工作手册、受导学生手册检查。
11.结合课题开展相关劳动实践活动。
十二月份:
1.十一月份班主任工作考核。
2.班主任会议与培训。
3.“宪法日”系列活动。
4.班级常规一日调研。
5.疏散演练。
6.组织参加班主任论坛。
7.迎新活动。
8.结合课题开展相关劳动实践活动。
一月份:
1.做好2024年度德育工作考核。
2.十二月份班主任工作考核。
3.国防知识考查。
4.做好各类评先评优工作(学生)。
5.休业式:法治安全教育、布置寒假生活。
6.班级常规管理期末综合考评,评选优秀班主任和班集体。
7.德育导师工作考核。
8.整理德育资料。
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