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教科研训 助推教师发展
——陆渡小学2023—2024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市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门新学期工作意见为指南,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指引下,坚持“科学引领、科教融合、科研求质”原则,践行“四敢”精神,扛起“一冲刺三提升”责任担当,深入落实立德树人和科研强教战略,充分发挥科研的“研究、引领、服务、主推”功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推动教师科研素养不断发展。
一、深化理论学习,夯实教科研基础
1.发挥教科室的理论学习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教师要以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为基础。勤学,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唯有在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上不断更新,在教育艺术和育人智慧上持续升级,教师方能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好老师,用真学问将莘莘学子引向知识的殿堂。学校大多数教师能积极开展日常自主学习活动,从中汲取教育教学营养。为了引领学校教师紧跟时代潮头,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教科室联合教导处、德育处根据不同任职、不同学科需求精心筛选名师理论书籍推荐老师们阅读,如课语文老师阅读《统编小学语文怎么教习作》,数学老师阅读《有趣的数学阅读课:给小学师生的阅读指南》,英语老师阅读《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其他学科教师阅读《素养导向的小学德育课堂活动100例》,结合太教工委“用书籍滋养教育理想 用阅读追寻时代梦想”主题活动,组织教师结合阅读收获和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故事,在校级评比基础上择优进行学校“六度星空”读书论坛交流,推荐陈晨、黄佳瑶、王海宇老师的读书心得参加“第一届太仓市教育系统教职工文体艺术节读书征文比赛”;教科室每月推荐太仓市的《燃荻》理论汇编,以自学和教研组学习的方式开展深度阅读,组织教师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结合青共体教师培养方案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广泛性阅读,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定期借阅教育杂志和报刊,开展先进理论阅读交流,夯实青年教师理论底蕴,增强青年教师发展内驱力。通过活力阅读增强教师们的内驱力,不断夯实教师的理论底蕴,掌握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获得教育科研的营养,提高科研素养。
2.发挥学校特色培训的理论导向作用。教师的成长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专家的指导、引领。结合学校《基于“课程·课堂”的教师发展》校本教师培训项目邀请各路专家定期来校指导教师开展新课标研读和课堂研讨活动。本学期,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徐建文、周春燕来校开展数学、英语学科指导。除此之外,结合点菜式培训还邀请了本土校内外骨干老师作讲座,有课题选题与申报指导讲座,有跨学科教学研究讲座,有学科课标标准解读讲座等。上级安排的讲座培训,选派教师们积极参与,一次次理论讲座让教师们开阔了眼界,在先进理论引领下进行课堂实践研究,在课堂实践中积累并总结经验,不断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思考,从而使教师们能够快速提升专业及科研素养。
二、扎实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能力
1.扎实推进学校“十四五”课题研究。本学期重点参与了学校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融合课程建构研究》和《指向思维品质培育的“话题式”教学研究》、叶圣陶专项课题《基于叶圣陶劳动文化教育思想的节气主题课程统整开发研究》、太仓市教育治理子课题《政社协同视域下传承劳动文化的节气主题课程统整开发的实践研究》、太仓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低段绘本阅读实践研究》及本学期立项的3个太仓市微型课题的研究,一方面严格规范网络栏目的上传,每月确保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活动内容,不仅有报道,还确保研究活动记录表的按时上传,达到质、量兼备。另一方面整合学校备课组、教研组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十四五”课题研究方案及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目标,探索与课题研究契合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课课例的设计与实践,推进教科研深度融合,提升教师课改研究与实践能力。本学期结合学校教研课开展了语文、综合2节地域文化融合课程的科教融合课例实践、研讨活动,引导老师们进一步探索“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融合课程建构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及模式,拓宽课题研究的思路,寻找与长三角地域文化融合的落脚点;结合课题研究课《清明》,引导教师在实践和研讨中获得节气与劳动教育课程统整开发的研究方法,明确研究目标;结合学校教研课和师徒汇报课开展了跨学科教学研讨,为老师们研究跨学科教学提供鲜活案例。
2.有效指导教师太仓市“十四五”课题申报。依托“青年教师共同体”培养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相关课题研究理论,邀请市级教科研专家来校进行课题选题与申报指导,依托学校行政、骨干教师分学科进行课题申报书撰写及修改指导,为推动新阶段课题研究,申报新一轮“十四五”各级课题做好准备,力争学校层面有新的学科课题申报“十四五”的省级、苏州市级和太仓市级,本学期申报了2个太仓市规划课题、8个太仓市微型课题。
三、拓宽宣传渠道,推广教科研成果
1.发挥骨干作用,提升教师科研创新力。课例研究是开展教科研的重要途径,每一次课例研究,都经过了教科研团队的反复研讨、打磨,集集体的智慧,有理论的支撑,是老师进行科研总结、撰写科研论文的鲜活案例。因此,我们重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课题组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重视课题组青年教师的发展培养,引导课题组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反思、总结和创新能力。
2.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学校科研影响力。在培养教师科研反思、总结能力的同时也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多方面为教师提供宣传、发表的渠道。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心得、课题研究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等,以校园网和《绿野》校刊为平台积极发送上传,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根据上级要求,学校每学期会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本学期教科室根据“省行知杯”“黄浦杯”“省教管论文”“太仓市跨学科论文”等论文参赛通知要求,及时对青年教师进行写作指导,明确理论和格式要求,以个别交流的方式逐一阅读修改,点对点进行反馈,从大标题到小标题,从内容摘要到关键词,反复斟酌。本学期有20篇论文参加了各级评比,有7篇论文已发表于省级刊物,还推荐了7篇论文待发表,向太仓教育投稿6篇论文。
本学期,沈燕、王家元、唐嫣婧老师撰写的课例、论文在2023年度太仓市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立意下优秀课例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陆静校长的《长三角一体化时代下小学地域文化融合课程的构建与实践》发表于省级刊物《时代教育》、《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发表于省级刊物《启迪》;黄佳瑶老师的《小学低学段数学阅读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以<多多少少谈测量>教学设计为例》发表于核心期刊《万象》;陶燕老师的《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分析》发表于省级刊物《电脑校园》,尹茜老师的《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科学深度学习“场”的构建》发表于省级刊物《信息化教学》,周帆老师的《核心素养视域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发表于省级刊物《启迪》,叶志麟老师的《目标·资源·任务·评价 探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地域文化的融合策略》发表于省级刊物《启迪》,另外部分老师的论文发表在《绿野》校刊的教师版,供大家互相学习。
总之,教科研工作任重道远,它事关学校品牌、教学质量、教师成长,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共谋发展。新的学期,我们将发扬优点,克服不足,迎难而上,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努力创新,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