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渡小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市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门新学期工作意见为指南,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指引下,坚持“科学引领、科教融合、科研提质”原则,践行“四敢”精神,扛起“一冲刺三提升”责任担当,深入落实立德树人和科研强教战略,充分发挥科研的“研究、引领、服务、助推”功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推动教师科研素养不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优化学校教育教学为出发点,以激发教育科研活力为侧重点,采用“引领精准、研究扎实、指导精准、成果凸显”为要求,立足课堂,实践教科研训一体化;依托联盟开展协同科研,强化课题研究实效;抓好骨干辐射,落实“七个一”管理过程,推动教师科研素养不断发展,实现师生最优最快发展。
1.引领精准。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以解决问题为靶向,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推进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精准打造学校科研品牌,提升学科专业品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水平。
2.研究扎实。根据“双减”“五项管理”等教育治理需要,加强以“落实新课标”为侧重的一线教育研究,运用调查研究、课堂观察、课例研究等方法,借助课题网络管理平台,开展服务学科专业品质提升的行动研究,强化基于问题的循证过程,总结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和基本规律,寻找问题解决的最佳解决策略和途径。
3.指导精准。秉承活力教育理念,进一步释放科研活力,增强专业水平,指导教师投身新阶段的教育科研,培养更多校市级学科骨干,助推学校特色发展与教师学科专业水平提升。
4.成果凸显。整合联盟教育服务教师科研,努力拓宽学校宣传渠道,不断提炼科研成果,组织教师参与各级科研成果的评比和论文发表,让科研助力教师良性发展。
三、工作措施
1. 深化理论学习,夯实教科研基础
(1)充分发挥教科室的理论学习引领作用,推荐教师自主阅读学科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结合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读书心得,开展“六度星空”读书交流、学习论坛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分享活动;结合太教党工委“用书籍滋养教育理想 用阅读追寻时代梦想”主题活动,组织教师结合阅读收获和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故事,开展评比活动;指导青共体教师开展广泛性阅读,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定期借阅教育杂志和报刊,开展先进理论阅读交流,夯实青年教师理论底蕴,增强青年教师发展内驱力。
(2)发动青年教师结合课题和区域要求开展文献研究,搜集优秀文章向上推荐汇编,充分利用好《燃荻》这一区域性学习资源,开展针对性强的校本理论学习。
(3)结合点菜培训和学校特色项目培训,有计划邀请一批科研学术专家来校现场讲座,传经送宝,进一步丰富教师的理论素养,拓宽科研眼界。同时组织本校的学科骨干教师开展校内辐射讲座,进行论文发布,为校内青年教师做好榜样引领。
2.聚焦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水平
(1)依托学校 “十四五”苏州市级规划课题:《传承劳动文化的节气主题课程统整开发的实践研究》和《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融合课程建构研究》以及相关子课题和其他立项的苏州市、太仓市“十四五”学科课题开展研究工作,教科室组织分月例会及科教融合活动,做好课题相关理论学习研讨和课例研究课的研磨,引导老师积极参与研究活动。以课题研究课为抓手,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素养,推动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工作。
(2)整合学校备课组、教研组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十四五”课题研究方案及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目标,探索与课题研究契合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课课例的设计与实践,推进教科研深度融合,提升教师课改研究与实践能力。
(3)依托“青年教师共同体”培养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相关课题研究理论,指导设计课题方案,借助协作活动进行方案打磨培训,积极申报“十四五”各级课题,推动新阶段课题研究,力争学校层面有新的学科课题申报“十四五”的省级、苏州市级和太仓市级。
3.拓宽宣传渠道,推广教科研成果
(1)发挥骨干作用,提升教师科研创新力。引导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共同推进“七个一”工程,即订好一份计划、开展一次科教融合活动、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做好一次科研讲座、主持或核心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带好一个学术团队、推荐或提炼一批研究成果。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关注骨干教师的课题研究质量和成果。
(2)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学校科研影响力。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心得、课题研究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等,以校园网和《绿野》校刊为平台积极发送上传,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根据上级教育部门参赛通知组织教师参加“行知杯”、“教海探航”、“管理论文”、“长三角”科研论文等各类论文评比活动。选拔推荐优秀教师论文向《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和省市级教育期刊杂志投稿发表,借助学校公众号平台向外推介、宣传科研成果,扩大学校科研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