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课题组全体成员于学校观摩教室1召开了6月课题活动。活动聚焦长三角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值此学期末,课题组立足前期端午主题实践成果,围绕端午文化活动开展阶段性反思与总结,旨在优化策略、厘清问题,为暑期资源开发及下学期研究提供方向指引,助力传统文化英语课堂的创新升级。
课题 题目 |
《基于长三角传统节日主题的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研究》 |
课题类别 |
太仓微型 |
立项编号 |
W2024034 |
出席 对象 |
丛美萍、顾秋慧、顾晓洁、周舒旖 |
地点 |
观摩教室1 |
时间 |
2025.6.27 |
研究 主题 |
长三角“端午文化”英语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性反思与总结 |
所要解决问题 |
如何基于前期端午主题实践,优化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策略,为暑期及下学期研究提供改进方向 |
研究 方法 |
行动研究法、案例反思法 |
过 程 与 思 考 记 录 |
1. 前期活动回顾与成果梳理 活动亮点: 端午“赛龙舟”英语解说任务等项目化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语言输出能力与文化传播意识。通过分层任务设计(如基础组完成习俗词汇配对、进阶组创作英文故事),实现了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数据反馈: 学生活动参与度达92%,85%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习俗相关英文短文写作,78%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主动使用英语沟通。教师观察记录显示,学生在“文化对比”“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任务中表现仍有提升空间。 2. 教师反思与问题聚焦 核心问题: 支架过渡的时效性:在端午“龙舟辩论赛”中,部分学生在即兴表达时仍依赖教师提示,支架撤离速度需优化。 文化深度渗透不足:学生对习俗背后的历史渊源英语表达模糊,文化理解停留在表面。 评价维度单一化:当前评价侧重语言输出,对文化传播意识、跨学科能力等维度的评估工具需完善。 改进方向: 支架设计迭代:增加“自主提问-小组研讨-教师点拨”三阶段支架,减少直接提示,强化学生思维内化。 文化资源拓展:开发《长三角节日文化英文背景库》,包含习俗起源、历史演变等深度内容,配套分级阅读材料。 评价工具升级:设计《学生文化传播能力评价量表》,涵盖“语言准确性”“文化细节”“创意表达”等维度。 |
获 得 的 主 要 结 论 |
1.实践有效性:基于传统节日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显著提升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与文化认同感,验证了“文化浸润+语言实践”模式的可行性。 2.改进必要性:当前研究在支架设计、文化深度、评价维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通过暑期资源开发与策略迭代进一步优化。 3.未来方向:探索数字化技术赋能(如虚拟现实文化体验、AI口语评价系统),构建更具互动性、沉浸感的传统文化英语课堂。
|
物化 成果 |
1.形成《长三角端午文化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反思报告》(含问题诊断、改进策略)。 2.开发《学生跨文化能力评价电子档案袋》试用版,包含评价量表、数据录入模板。 |
本次活动通过教师深度反思与暑期规划,明确了课题下阶段的研究重点与实施路径,为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