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课题例会

作者: 时间:2025-09-29 点击数:

2025 9 9 日,《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指向汉字文化体验的低年段识字教学研究》课题组九月研讨会在观摩教室 1 顺利召开,课题主持人王海宇、沈晗晓老师及全体研究成员参会。

会议伊始,王海宇老师详细梳理了上学期课题研究的推进情况:已完成低年段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任务群与汉字文化的关联性分析,在研究中暴露出“文化体验活动与识字目标融合度不足”“低年段学生文化感知引导方式单一” 等突出问题。 基于前期研究反思,主持人明确了本月及本学期的核心研究任务:一是针对上学期案例中的不足,优化“象形字溯源”“汉字故事创编” 等文化体验活动设计,确保每类活动均紧扣识字重点;二是制定本学期研究计划;三是设计低年段学生汉字文化感知评价量表,结合课堂观察、作品展示等维度完善过程性评价。

此次课题例会通过复盘过往研究、锚定核心问题、明确推进路径,有效凝聚了研究共识,为下一阶段将 “学习任务群” 理念与低年段汉字文化识字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清晰指引,助力课题研究扎实落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

题目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指向汉字文化体验的低学段识字教学研究

课题类别

一般规划

立项编号

L2024036

出席

对象

沈晗晓、王海宇、朱晓峰、卞宏飞

地点

观摩二

时间

2025.9.9

研究

主题

复盘上学期课题研究情况,明确本学期研究方向与任务,推进学习任务群与低年段汉字文化识字教学深度融合。

所要解决问题

总结上学期成果,布置新学期任务

研究

方法

讨论法、归纳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过程

一、汉字文化与任务群的关联:

1. 复盘上学期完成的低年段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任务群与汉字文化的关联性分析,初步构建了 “汉字文化认知 — 识字能力培养” 的关联框架。

2. 指出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即 “文化体验活动与识字目标融合度不足”、“低年段学生文化感知引导方式单一”的问题。

二、低学段识字教学形式优化:

  (1)活动设计优化:针对上学期案例不足,聚焦 “象形字溯源”“汉字故事创编”“汉字书法浅体验” 三类核心文化体验活动,重新设计活动流程,

(2)研究计划制定:结合学期教学进度,制定分阶段研究计划。

(3)评价体系完善:设计低年段学生汉字文化感知评价量表,从 “文化认知(如汉字起源了解)”“识字应用(如结合文化理解掌握生字)”“参与态度(如活动互动积极性)” 三个维度设置具体评价指标,结合课堂观察记录、学生作品(如汉字手抄报、故事创编作业)、家校反馈等完善过程性评价。

 二、思考(针对 “所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 “文化体验活动与识字目标融合度不足”:低年段识字教学需兼顾 “文化性” 与 “工具性”,前期活动设计割裂了二者关系。后续需在活动设计中明确 “双目标导向”,即每一项文化体验活动均需标注 “识字目标” 与 “文化目标”,例如 “汉字故事创编” 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感受汉字背后的文化故事(文化目标),更要引导学生在故事创编中运用所学生字,提升识字应用能力(识字目标),真正实现 “以文化促识字”。

关于 “低年段学生文化感知引导方式单一”:低学段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单纯的教师讲解难以激发其文化感知兴趣。后续可引入 “情境化体验”“游戏化互动” 等方式,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汉字起源情境、设计 “汉字拼图闯关” 游戏等,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主动感知汉字文化,同时降低认知难度,符合低年段学生学习特点。

 

物化

成果

1. 计划: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论文:《任务群视域下字理文化融入低年段识字教学研究》《《让汉字“活”起来-学习任务群下低年段识字教学的文化体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