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立项微型课题《指向中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发展的活力课堂教学研究》在学校教科室的支持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的开展研究,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1.借助知网平台——学习相关理论。
本学期,我们利用课题组活动,每月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学习。9月份学习了《课堂互动:构建小学数学活力课堂的有效策略》,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抽象数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课堂互动的开展和优化,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从而能够在一个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小学数学活力课堂的构建。10月份学习了《激发课堂活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我们学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促使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使课堂教学实现活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11月份学习了《数学阅读课:助力数学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有效方式》,文章从“数学阅读的特点、数学阅读课的内涵、数学阅读课的目标定位、数学阅读材料的开发、数学阅读课的一般模式”五个方面展开阐述,从中认识到数学阅读课用阅读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心智,为学生提供了一条体验、感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新途径。12月份学习了《小学数学绘本阅读的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文章从“数学绘本阅读的教学价值”和“数学绘本阅读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认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绘本阅读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还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借助数学绘本来理解数学内容,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静态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有效地实现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1月份学习了《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现状及策略》,文章中认识到:数学思维的五个维度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提高学生数学质量的关键。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在于教育学生怎样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小学阶段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探索数学实验课课堂教学——开展课例研究
主持人沈柳池老师执教了一节数学实验研究课《平移和旋转》,围绕“学习活动是否关注学生成长、个性发展,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学习活动是否体现了数学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素养的培养?学生经历‘看一看’、‘演一演’、‘画一画’、‘找一找’等数学活动,发现平移运动的本质,能否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自主迁移经验,探究、发现旋转运动的本质,能否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学生在知识探究、运用的过程中能否获得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素养的发展?”等多项观察指标,组织课题组数学老师开展了课堂观察和研究。
参与研究的老师一致认为:这堂课很好的诠释了活力课堂的教学理念,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在观察演示中发现特点理解概念,平移学完马上总结反思,迁移方法同桌研究旋转,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整节课教师组织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在比较中感悟平移和旋转运动的数学本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和空间观念。
3.建立网站Q群——分享教育思考。
根据科研部门的课题网络管理要求,课题立项后都要建立专题研究网站,设立6个项目,包括课题方案、学习资料、研讨活动、学期汇报、研究成果、成果鉴定。因此,课题组每月定时定点召开例会,开展研究活动,撰写活动报道,及时发布活动照片和内容。每次开会有签到,有主题,各成员汇报研究进展情况,提出研究困惑,小组其他教师提出针对性建议,边讨论边修正研究方向。通过课例研讨,积累实践经验,让研究落实到课堂,服务到每位教师和学生。为了方便课题组成员间的联系交流,课题组成立了一个QQ群,在群里探讨理论学习心得、评课等等。
4.分类整理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回顾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在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论文发表(获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资料的分类整理,认真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充分做好了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总之,课题组成员团结一心,在一个学期内开展了不少研究,坚持例会,及时总结,为中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发展的活力课堂教学深入研究夯实了基础。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为学校的科教融合,为提升数学老师的科研能力,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