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The Street Party课堂案例分析

作者: 时间:2023-06-16 点击数:

陆渡中心小学 陈晨

一、案例背景

绘本阅读教学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绘本故事生动有趣,有丰富的教学情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师生语言交流话题,提高学生阅读技能,促进思维品质,最终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小学五年级学生阅读的《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The Street Party”为例,该绘本讲的是人们举行街上派对所发生的事情。主要通过讲述Albert一家积极参加街上派对,每个人都为派对做了很多准备,大家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中。但当桌上摆放的食物越来越多时只有Albert发现用木板与盒子搭建的摆放食物的桌子即将坍塌,他机智地用自己的椅子背顶住了桌子,但是Rosie看到Albert没有椅子坐,为他搬来椅子导致摆放食物的桌子坍塌。

五年级学生具备食物的英语背景知识,能够正确表达常见的食物水果、饮料名称,本课涉及There be句型也比较熟悉。但是lemonade, cola, jelly, sweet tea英国传统食物,以及街上派对这种英国的传统活动,对中国学生来说还是属于比较新鲜的事物,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进一步认知和理解。五年级学生观察能力强,善于提取图片信息;活泼好动,热爱表演,有表现力,喜欢角色扮演,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基础,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语言框架描述文本内容或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其解决生活中的突发事件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在课堂上引导他们进行积极思考并养成一种以全面的视角看待事情本质的眼光。

二、案例过程

【案例片段1】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一首“A party time”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通过问题“Whats the song about?”和“Do you like parties?”来引出绘本封面,通过阅读绘本封面和提问学生“Where are they”来齐读绘本题目并通过观察人物的形象和场景来对问题“What do people do at the street party?”进行思考和回答,学生在回答“Maybe they...”的过程中也能街上派对这一场景下人们可能做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猜测和想象。

【设计意图】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有一定的绘本阅读量,结合party”这一关键词,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进行语言铺垫,为接下来的学习创设条件。其中,观察封面就是开启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要一步,学生们思考人们会在街上做什么其实就是通过识图实现文本深度理解的一种方式。

【案例片段2】教师让学生通过观看绘本视频来了解故事大意,观看的过程也是同时呈现文本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一个过程。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以读文、读图的方式阅读绘本故事,梳理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故事内容。教师通过提问“What do Albert’s family do for the street party?”学生以故事主人公Albert的家人作为图片提示来引导学生找出他们分别做了哪些事情,并从中学习put,并结合文段和图片引导学生正确在There be句型里面使用aansome。然后以图片环游的形式再次呈现问题“When Albert is worried, how does he do?”此处学生通过精准锁定Albert的两次“Stop!”并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通过把握“say”和“shout”的不同音量程度来分别找出人们对Albert的两次“stop”所作出回应,并补全相应表格里的内容。

【设计意图】本片段就是从封面阅读到文本整体阅读的一个过渡,问题任务的设定主要是从人物着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整体阅读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大意,满足学生对绘本故事的好奇心,同时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查读能力。在梳理故事文段的过程中,通过有效利用提问促进了学生的深度思考,也在出示各个阅读策略的同时,并以不同的形式梳理片段情节内容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都是绘本教学的重要内涵。

【案例片段3】教师抓住Albert在危机之下所做的事来推动问题设定,即提出“Is it the ending of this story?”,否定的回答学生很快就找出,此时教师抓住疑问词“What”“Why”进行了追问,学生既要找出故事真正的结局,也要精准定位文中何处是造成故事结局(桌子倒塌)的原因,并在关键词的提示下完成缺词填空,这一过程中也涉及到学生需要了解“Who”和“How”的文本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过程以细节阅读为主,旨在通过问题设置,帮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进一步理解文本,了解Albert默默帮助了派对上的人们,Rosie又热情地帮助了Albert这样一个过程,一方面为的是为下面一阶段学生们综合分析整段故事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细节阅读和提炼疑问关键词来培养学生查读和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综合素养。

【案例片段4】教师通过提问Does Rosie have something wrongWhat do you think of it?”引导学生对故事中两个主要人物的事件进行整体梳理,并适当进行思维提示,学生从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并主动分享自己的感悟,即“During the outdoor activiti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Helping others is a kind of virtue.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进一步深化故事主题意义,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优良品格,实现绘本教学的真正意义。

【案例片段5】通过The Street Party引出文化,教师通过提问“Do you know the culture in our hometown TaiCang?”来引出拓展活动的主题,学生哦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结合思维导图的太仓文化介绍大纲图,简而言之,学生概括总结小组想要介绍的这一项太仓文化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介绍,可在讨论时适当加上补充。

【设计意图】结合绘本中涉及到的故事内容思维导图延伸至学生对如何介绍太仓的一类文化展开讨论,What”介绍什么;“Why”为什么介绍;“How”这一文化的特点是怎样的或者我们要如何介绍等等,这也是考验学生们是否有着将原有知识进行内化拓展的能力。这也与《课标》所提到的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呼应,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也进一步提升了在这一环节自身思维上的局限性,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输入输出兼容目的。

三、案例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课外绘本阅读The Street Party展开课堂教和学的活动,在本节课上,我设计了多样性的学习任务,围绕阅读展开的课堂活动也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即具备探索欲以及寻求思维提升。选取的绘本虽然没有与五年级教材单元进行融合,但是文本故事叙述以第三人称视角展开,其贴合了五年级学生当下正在学习的一般现在时语法要点,文中出现的动词以及各类食物就是一个帮助学生复习和拓展的有效过程。当然,设计的课堂活动在贴合文本的同时又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在交流与互动中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一、 思维构建,提升学习效率

结合本节课的板书,可以获知这是根据绘本故事的发展线设定了以疑问词Who”“How”“Why”“What”为主的思维框架,一方面引导学生将书中故事各类事件发生的缘由和人物的语境进行整理和分析,比如在引导学生找寻“The table falls down”的原因一处,学生们便可以通过选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合理分析,仔细探究“Why?”,疑问词的提取在此处可以看成是学生阅读绘本时的一个抓手,这也是提升学生阅读策略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思维导图穿插于绘本故事的理解也是为了引出绘本后介绍太仓文化的延伸拓展环节作一定的铺垫。在这一环节的“Who”“How”“Why”“What”就成了学生们合作探究“如何介绍太仓的文化”的主题词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对思维导图便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针对在后续介绍太仓文化部分思维导图的使用中,我认为对于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我还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形式往往更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也要设计多个介绍模板,要让学生有图可参照,有内容可关联,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的学习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效连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自己的思维。

二、 活动架构,巩固语言表达

不论是在课堂新授还是在操练的环节,我都有意识地让学生们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比如There be句型的复现与绘本中食物的结合让学生们又一次巩固了这一句型和a/an/some的正确搭配。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的过程中,我也能有效引导学生运用感官和动作进行理解,比如在提到Albert的两次“Stop!”时,我抓住了say和shout的区别,让学生们通过音量增减的朗读真正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又例如在学习词组pick up的过程中,我抓住了学生们的身边物品,通过提示学生一边读一边拿起椅子更能加深学生对于这一动作的记忆。

除了绘本阅读部分的活动,联系太仓文化介绍所开展的课堂操练环节也生动诠释了何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当然,这一活动过程由于时间上的局限性,还没有来得及看到学生们的展示,所以我认为可以在学生们完成了每一段的制作步骤后进行几组作品的临时互换展示,这样也更能调动学生们的参与性,也是学生们内化与创造的过程。

三、 教学启发,内化生活体验

在整体文本教学时,我不仅关注了学生对绘本内容的整体感知,而且按照整体感知语篇、局部细致分析、不同角度和形式的再次整体呈现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学生的问题探究也始终围绕故事。我始终紧扣文本整体情境和话题展开教学,过程中也不断提供机会让学生们多理解多感知,比如挖掘故事中每个人物的特点和做事的起因经过来学会对人物和故事主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想法可以说,也能够帮助他们在意识到故事的育人理念后也学会在今后能对待每一件事上都要客观全面。我认为在故事育人的环节中,我还可以将更多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比如在梳理两个人物的互助关系可以让学生们两两合作探讨完成,这里答案的核对是次要目的,学生参与表达想法的过程才是育人理念的体现。

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学英语课外绘本教学不仅可以将生活化的实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将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英语学习变成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