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案例分析
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潘水琴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简单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寓意,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
二年纪的学生喜爱故事,喜欢读形象鲜明、情节有趣的寓言故事,且对事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相信他们能从故事中明白所蕴含的道理。但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往往管中窥豹,片面地看待问题,而且缺乏归纳、概括的能力,要让他们把故事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用“形旁表义”的方法识记“喝、渴”,体会“无边无际”的意思。会写“话”、“际”。
2.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段对话,分角色朗读,学会朗读方法并迁移到本单元其他课文。
3.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知道他们说法不一的原因,并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重难点:
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初步体会故事的寓意。
三、思政资源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不能做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四、反思分析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将最有教学价值的内容教给学生,让学生习得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升语文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早就提醒我们:“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先生的这一语文教育思想,就是要求广大语文教师活用语文教材,创造性地运用语文教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编者将寓言故事安排在二年级上册,其用意是借助寓言故事这个文本,教学生识字、写字、朗读,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由此不难看出,小学低年级的课文,不管是什么文体,主要是用来教学生识字、写字、朗读的。
我在上课时,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用“形旁表义”的方法识记“喝、渴”,体会“无边无际”的意思。会写“话”、“际”;(2)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段对话,分角色朗读,学会朗读方法并迁移到本单元其他课文;(3)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知道他们说法不一的原因,并初步体会寓意。教学目标设定较为精准,既体现了学段、教材的要求,也考虑了课时教学任务的恰当分配。
(二)重在教授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在教给学生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这节课中,无论是教识字,还是教写字,我都比较重视教给学生识字、写字的方法,而且是用足时间、用足功夫。
在教“喝、渴”两个容易混淆的生字时,我采用了比较区分偏旁、编口诀等方法,让学生记住读音、区别字形、理解字义。在教“无边无际”这个词语时,采用看图片说句子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运用词语。在教学识、写字时,并没有满足于让学生会认、会写,而是时时处处想着把识字、写字的方法和技巧教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能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地去识字、写好每一个汉字。
(三)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我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别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
1. 课前音频激兴趣
在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青蛙独白的音频,简单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以帮青蛙先生出主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 直观图片助理解
在理解词语“无边无际”的含义时,我在幻灯片上先后出示了多幅图片,一方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词语的含义,一方面还结合具体图片的情境,让学生积累了语句。
3. 创设情境促体验
在学习对话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后的状态,我引导学生伸出双手,像小鸟一样不停地上下摆动,从而理解小鸟“又累又渴”。在理解寓意之前,我让学生把书卷成圆筒状,把天花板当成天,从卷筒里看天,从而体会到青蛙看到的天的大小。
我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在玩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着力落实语文要素
教材在选文组织单元上,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双线组元”,一条线是宽泛的“人文主题”,另一条线是“语文要素”。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双线组元虽然没有在教材中明确提出,但我们可以从《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说明”及课后练习可以看出本单元及本篇课文的重点。
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重点完成了“朗读指导”及“引导学生体会寓意”这个教学目标。本课的两个重点教学任务,其实就是课后的两道练习题。上课时,我着力指导学生读好句子,读好青蛙与小鸟的对话,读好多音字“哪”,并能读出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