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教学过程中抓住了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抓住了培养能力的关键;通过设计有引领价值的核心问题,把教学的中心专项学生主体,有序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1月份学习了《源于真实生活的话题式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话题式教学探讨》,认识到:教育的意义并不是成绩,而是促使一个人健康全面地成长,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探索课堂教学——积极组织评课 为了助推“十四五”苏州市级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让研究“下沉”到课堂,落实于课中,课题组成员韩雨老师精选内容,执教了一堂课题研究课《安全记心上》。 韩雨老师抓住课题研究的目标,依据中年级儿童的学习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安全”设立三个子话题,分别是:什么是安全出行?怎样安全出行?你能为安全出行做什么?学生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思考,融入课本情境中,从而理解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的重安全的意识,以及逻辑思考、判断是非等能力。 课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评课。有的老师认为韩老师的课堂运用丰富有趣的生活的小故事,为学生们搭建起了从感性走向理性的桥梁。在阅读、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安全的意义,培养了逻辑思维、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的老师认为在《安全记心上》一节课上,引导学生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遵法规的重要性,它是保障我们生命安全打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守则意识。也有老师提出建议本节课学生感知比较丰富,但是学生的实践活动比较少,应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学生的实践活动不够……思维的碰撞产生新的思考,研究在热烈的研讨气氛中进行着,大家毫无保留发表见解,为课题后续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单方面的讲述会显得单调而枯燥,因此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听觉、视觉与触觉多重刺激,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例研讨与评课为老师们如何更好的展开话题式教学方法积累了经验、指明了方向。 3.建立网站Q群——分享教育思考 根据科研部门的课题网络管理要求,课题立项后都要建立专题研究网站,设立六个项目,包括课题方案、学习资料、研讨活动、学期汇报、研究成果、成果鉴定。因此,承担人每月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们召开例会,开展研究活动,撰写活动报道,及时发布活动照片和内容。每次开会有签到,有主题,各成员汇报研究进展情况,提出研究困惑,小组其他教师提出针对性建议,边讨论边修正研究方向。通过课例研讨,积累实践经验,让研究“下沉”到课堂,服务到每位教师和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