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汇报表

作者: 时间:2023-06-30 点击数: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立项课题研究学期汇报表

20222023学年度第学期)

课题名称

指向思维品质培育的小学思政“话题式”教学研究

主持

陈靓

课题

编号

2022/LX/02/034/03

承担

单位

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立项

时间

2023.2


课题级别

(打“√”选择)

课题管理类别

(打“√”选择)

课题立项类别

(打“√”选择)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规划

课题


教研

课题


重点

课题


立项

课题

一、本学期历次活动研讨主题及基本情况

1. 借助知网平台——学习相关理论。

本学期,我们利用课题组活动,每月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学习。3月份学习了《话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新尝试》,认识到:教师在话题课堂赋予学生讨论、辩论等自由之余,还需把握课堂节奏并阐述个人观点,目的是深化学生对于话题的了解并及时将学生的思路拉回课堂、拉入话题中﹐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认知都可按照教师的预设来发展,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尽显并充分服务于学生,筹划和实施合理的情况下,让学生受益终身。 4月份学习了《话题式教学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思路探究》,认识到:在话题式教学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上关注作业目标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丰富作业类型。在作业的形式上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多种形式在作业的内容上寻找对学生发展有价值的作业努力实现教者有心,学者得益。通过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的作业设计让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体验真正实现学科所提倡立德树人的目标。5月份学习了《话题指向思维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师生对话成长的场所,课堂对话不能局限于简单的问答式对话,而要引导学生与自身的生活经验、成长中的问题和未来生活展开对话与思考,让学生思维真正“在场”,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促进抽象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发展,涵养辩证思维方式,更好地引领儿童生活。6月份学习了《浅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的重要课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课堂情境来激发学生思维的不同特性,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慢慢形成多元化的思考方式。优秀的思维品质一旦养成,学生后期的学习就能更加高效轻松。

2.深耕课堂教学——互研共促成长

课题主持人陈靓老师执教了一堂课题研究课《我能行》,助推“十四五”苏州市级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陈靓老师抓住课题研究的目标,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我能行”设立三个子话题,分别是:大拇哥送给谁?为什么会不行?怎样才能行?从听故事、讲故事中懂得只有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才会超越自己,取得进步。在情境对话中探索并说出获得自信的方法,能找到并尝试运用方法挑战自己的不足,鼓舞自己拥有自信。

课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评课。有的老师认为陈老师的课堂运用丰富有趣的生活的小故事,为学生们搭建起了从感性走向理性的桥梁。有的老师认为在《我能行》这节课上,陈老师通过设置层层推进的三个话题,让孩子们乐于发现、观察和赞美自己与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感受成长与进步带来的快乐。也有老师认为本堂课学生在精心设计的情境中思辨,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本堂课题研究课为老师们提供了“话题式”教学的范例,同时也找到了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课例研讨与评课为老师们如何更好的展开话题式教学方法积累了经验、指明了方向。

3.建立网站Q——分享教育思考

根据科研部门的课题网络管理要求,课题立项后都要建立专题研究网站,设立六个项目,包括课题方案、学习资料、研讨活动、学期汇报、研究成果、成果鉴定。因此,承担人每月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们召开例会,开展研究活动,撰写活动报道,及时发布活动照片和内容。每

次开会有签到,有主题,各成员汇报研究进展情况,提出研究困惑,小组其他教师提出针对性建议,边讨论边修正研究方向。通过课例研讨,积累实践经验,让研究“下沉”到课堂,服务到每位教师和学生。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1.完善课题网站,按时上传了研究方案、计划总结、每月例会和理论资料,成立了QQ课题群。

2.陈靓老师执教课题研究汇报课《我能行》,并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研组成员进行评课。

3.结合课题研究,撰写了课题研究汇报课课例、论文。

4. 整理汇编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阶段研究成果,撰写了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