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本课题方案,进一步在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实施指向思维品质培育的小学思政“话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为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师生在研究中收获成功。
一、理论学习,夯实研究基础
为了增强课题实施的原动力,课题组每月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并且推荐老师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如:《核心素养与课程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等,多举措促进教师研究理论的提升。
二、深耕课堂教学,互研共促成长
为了助推“十四五”苏州市级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让研究“下沉”到课堂,落实于课中,课题主持人陈靓老师执教了一堂课题研究课《我能行》,课题组成员顾静老师执教课题研究课《科技改变世界》。
两位老师均能抓住课题研究的目标,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核心话题和子话题,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调查、讨论、体验、思辨等活动,在知、情、意、行不断转换与升华中培育学生思维品质。
两堂课题研究课为老师们提供了“话题式”教学的范例,同时也找到了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课例研讨为老师们如何更好的展开话题式教学方法积累了经验、指明了方向。
三、建立网站Q群,分享教育思考
根据科研部门的课题网络管理要求,课题立项后都要建立专题研究网站,设立六个项目,包括课题方案、学习资料、研讨活动、学期汇报、研究成果、成果鉴定。因此,承担人每月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们召开例会,开展研究活动,撰写活动报道,及时发布活动照片和内容。每次开会有签到,有主题,各成员汇报研究进展情况,提出研究困惑,小组其他教师提出针对性建议,边讨论边修正研究方向。通过课例研讨,积累实践经验,让研究“下沉”到课堂,服务到每位教师和学生。
四、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1.完善课题网站,按时上传了研究方案、计划总结、每月例会和理论资料,成立了QQ课题群。
2.陈靓老师、顾静老师分别执教课题研究汇报课《我能行》《科技改变世界》,并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研组成员进行评课。
3.结合课题研究,撰写了课题研究汇报课课例、论文。
4. 整理汇编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阶段研究成果,撰写了课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课题组成员本学期时间坚持每月开展研究,坚持例会,及时总结,为指向思维品质培育的小学思政“话题式”教学研究夯实了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①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 ②缺乏专业引领③话题设计缺乏思维性
(一)改进措施:
1. 加强理论学习。课题组各成员制定理论学习计划,切实落实理论学习目标,提升理论专业知识水平,为课题研究夯实理论基础。
2. 加强专业引领。每月通过观看名家名师的理论书籍、课例,为课题组成员提供更专业的引领,提升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素养。
3. 精心设计具有梯度的子话题。探讨研究如何设计核心问题,如何将子话题与核心话题紧密关联,螺旋递进,设计出有梯度、有深度的话题,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服务。
(二)下阶段研究计划:
课题组成员将进一步探索话题式课堂教学方法,并利用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等活动推广研究经验,鼓励课题组老师们上好课题研究课,提高老师们的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推进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