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简介
1.课题基本信息: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低学段绘本阅读实践研究》;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规划”立项课题;立项时间:2022年9月;编号:L2022043;主持人:陈金玉 黄佳瑶;单位: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2.核心概念界定:
绘本阅读:绘本阅读要读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是要从图画中读出故事,进而欣赏绘画。其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对绘本阅读的界定是将绘本阅读与教材相结合,学生在经历交流的过程中丰富体验,注重结合学生的自我经验对绘本思想的内化过程。
小学数学低学段绘本阅读:数学阅读是在学习活动中,基于数学思维活动,善用数学方法,善观察、理解数学问题。它用已知的经验和思维能力来理解数。与一般的文科阅读相比,它具有抽象性、体验性、推理性等特征。通过数学阅读小学生在兴趣的激发和维持中,深入探究数学的奥秘,养成一种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数学自觉。在本研究中对小学数学低学段绘本阅读的界定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相关问题和绘本材料的阅读,并从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与思想方法。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低学段绘本阅读:在本研究中对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数学低学段绘本阅读的界定,是指一、二年级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数学绘本材料来获取数学知识,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理解、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增强学生的数学倾听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自由发展,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3.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挖掘绘本中的生活味与数学味,把绘本与现行的数学教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整合。提升儿童数学绘本阅读能力,培养儿童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儿童数学学科素养的不断攀升。使小学数学绘本阅读真正服务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具体目标
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低学段绘本阅读”的方法
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低学段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初步建构起低年级数学绘本阅读课程的体系,探索形成数学绘本阅读课堂案例以及小学数学低学段绘本阅读课程评价策略等。
4.研究主要内容:
(1)精选绘本,研究数学绘本阅读的方法
(2)利用绘本阅读,感知进行数学学习的途径
(3)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低学段绘本阅读主题课堂的研究
(4)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低学段绘本阅读评价研究
二、研究课说明
1.研究主题:绘本阅读在小学低学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适切性运用
2.需解决的问题:
(1)低年级学生不会正确阅读数学绘本的问题
(2)尚未形成指导学生阅读绘本的策略的问题
(3)自主阅读绘本未与实践发展相结合的问题
3.本节课设计意图:
“认识除法”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引导学生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况,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填写除法算式,并说明理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虽能正确列出算式但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算式的含义。现巧妙融合数学绘本《欧利和他的懒弟弟》,创编富有童真、童趣的故事情境,通过五次分物品“分面包”、“分点心”、“分胡萝卜”、“分药片”和“分小鸡”,逐层深入,在动手操作中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并充分感知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正确列式计算。
4.理论、理念说明: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
三、教学过程
活动目标:
1. 在故事情节引领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画图或用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填写除法算式,并说明理由。。
2. 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和讨论等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3. 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弟弟托尼从懒惰贪心到勤劳爱思考的变化过程,感受劳动中开动脑筋的意义,给予学生数学、人文、精神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滋养。
活动过程:
(一)介绍绘本,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绘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数学绘本《欧利和他的懒弟弟》。看到书名,你觉得欧利和他的懒弟弟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谈话: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他们之间会发生怎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带着这样的疑惑,一起来走进这本有趣的书籍!
(二)研读绘本,促进理解
课件呈现第一页图,画外音:村庄里的人们都知道欧利与他的懒弟弟。哥哥欧利勤劳聪明,弟弟托尼懒惰,还有些贪心。兄弟俩养了马和小鸡。一天,住在附近的魔法师来找兄弟俩。“欧利,可不可以给我一根鸡毛,我要用来配魔法药。”欧利从鸡窝里拔出鸡毛给了他。魔法师将鸡毛小心翼翼地放进口袋,然后递给欧利6个面包和12块点心。“谢谢你,孩子,拿去和托尼分着吃吧。”
谈话:通过这一段的阅读,你能从图中正确地找出欧利、弟弟托尼和魔法师呢?
1. 分面包
提问:这6个面包,你打算怎样分呢?有几种分法?
谈话:我们一起来看看懒弟弟托尼是怎样分的。
课件呈现第二页图,画外音:“哥哥,我来分面包。”托尼在欧利的盘子里放了2个面包,在自己的盘子里放了4个面包。
提问:托尼这样分,你有什么要说的?
提问:如果欧利来分面包,会怎样做?
预设:欧利会让每人分得同样多。
提问:把6块面包平均分给2个人,该怎样分呢?
操作要求:用圆片代替面包,数出6个圆片放在桌上,平均分给2个人。
提问:平均分给2个人,就是平均分成几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主操作,边分边说。指名两人演示分法。
预设1:(边演示边说)每人直接分到3个面包。
预设2:(边演示边说)先每人分1个,再每人分1个,再每人分1个,正好分完。
提问:你们赞同谁的分法?
预设:我赞同第二种分法,他是一个一个分出结果的,第一种分法实际上是先想好结果,直接拿的。
提问:谁再来说一说,第二个同学是怎样分的?
预设:他先拿2个,每人1个,再拿2个, 每人1个,最后拿2个,每人1个。
提问:小朋友说得真好!如果面包有很多个,还能一下子想到结果吗? 学生摇头。
谈话:像这样,根据有几个人,先拿出几个,每人分1个,再拿出几个,每人分1个, 直至分完。这样分不容易错,能准确得出分的结果。
提问:我们一起来看看欧利的分法,和你们一样吗?
课件动态演示分法。
提问:谁再来说一说欧利是如何分面包的?
预设:把6个面包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3个。
谈话:这里是将6个面包按2人平均分,结果得到每人分到3个,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把6个面包按2人平均分,每人分到3个,可以写作6÷2=3,介绍除号、被除数、除数和商。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里的6、2、3分别表示什么?
齐读算式。
2. 分点心
欧利和托尼每人分到3个面包都很满意。过了一会儿,贪心的托尼又说:“12块点心我都要吃。”“不怕把肚子撑破吗?点心也得平均分。”
谈话:点心如何平均分呢,你愿意帮帮欧利吗?请你用圆片代替面包,数出12个圆片放在桌上,用刚刚学过的方法分一分、说一说,平均分给2个人。
活动要求:
①同桌两人合作,摆出分的过程。
②交流:你是怎么分的?分了几次?分的结果是什么?
汇报分法
3. 分胡萝卜
谈话:过了几天,魔法师又来找两兄弟了。这次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魔法师又来找兄弟俩。“孩子们,你们有鸡蛋吗?魔法药里还需要一个鸡蛋。”“请稍等一下。”欧利从鸡笼里拿来一个鸡蛋。魔法师一边道谢,一边拿出两袋胡萝卜给他们。“这是魔力胡萝卜。把它们拿去喂给马吃,马会长得飞快,而且力大无穷。但是切记每匹马只能喂一定的量啊。”“一定的量?”“一匹马喂4根,一定要记住!”
提问:通过这一段,你获取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预设:每匹马只能喂4根。
提问:袋子里有24根胡萝卜,每匹马喂4根。这些胡萝卜能分给几匹马呢?
谈话: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分一分,填一填。24根胡萝卜,每4根喂一匹马,可以分给( )匹马。
提问:算式怎么写呢?
谈话:相信马儿吃了我们小朋友分好的胡萝卜一定可以变得十分强壮。
谈话:兄弟两会听魔法师的话吗?我们先来看看哥哥欧利的表现。
欧利提着一袋胡萝卜来到马厩。
谈话:他也是将24根胡萝卜,每4根一份,分成了6份,他的马儿也变得十分强壮。那懒弟弟会怎样喂胡萝卜呢?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吗?
谈话:同学们猜对了,他一股脑地将所有的胡萝卜扔了进去。这样子,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你能大胆地想象一下吗?
谈话:我们一起来看看后果是什么吧!
画外音:几天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托尼的6匹马突然变得荒唐可笑。有的马腿短了,有的马身上起了斑。“这是怎么回事啊?”欧利大吃一惊,赶紧跑去找托尼。“托尼,你的马不对劲呀!你是给每匹马喂了4根魔力胡萝卜吗?”“不是。因为太麻烦,所以大概喂了一下……”托尼支支吾吾,这下欧利着急了。“走,去找魔法师,快!”
谈话:魔法师说要想得到解药,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一说。
提问:还是继续分24根胡萝卜,跟刚刚的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24根胡萝卜,平均分给6匹马,每匹马喂( )根。
提问:算式呢?
谈话:24根胡萝卜,不管我们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还是按几份平均分,求每份是几个,我们都是要用除法算,但是我们注意算式中的除数分别是几。
4. 分药片
谈话:太感谢我们的小朋友帮忙解决难题啦。魔法师看着不动脑子的托尼,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再给了兄弟俩30粒药片。“把这些药片平均分给6匹马吃,一定要平均分。”欧利心想,应该怎么分呢?
提问:谁来尝试直接用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30÷6=5
谈话:欧利是这样把30粒药,平均分给6匹马,每匹马5颗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操作。
提问:你们同意吗?
5. 分小鸡
画外音:随着“砰”的一声,魔法消失了。马匹恢复了之前的样子。有了这一次的教训,托尼不敢马虎了,他开始认真地照看马匹。农场的马长得结结实实,又高又大。兄弟俩给马建造了一个更宽敞的新马厩。这时,小鸡们咯咯咯地吵开了。“我们的家太窄啦!”“我们也要一个宽敞的新家!”小鸡们的抗议声中,欧利和托尼只好重新做鸡笼。
提问:小鸡共24只,要使每个鸡笼里的小鸡一样多,可以做几个鸡笼呢?
谈话:请你试着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
谈话:在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下,兄弟俩嗨呦嗨呦喊着口号,24只鸡的新家做好了。慢慢地,在欧利的帮助下,托尼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懒弟弟”了。
谈话:在兄弟俩的辛勤劳作下,农场里的马和鸡越来越多,他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三)回顾反思,课堂总结
提问: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和托尼、欧利一起进行了(分面包、分点心、分胡萝卜、分药片、分小鸡)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研究反思
数学绘本内容生动形象,多是用学生能够听懂的语言讲述知识概念直观呈现数学规律。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限,绘本能够更好地调动他们的感官,并促使他们深入理解知识点。所以,本节课我运用绘本辅助教学,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除法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建立除法表象的重要环节。本节课我结合绘本,围绕平均分设计了“分面包”、“分点心”、“分胡萝卜”、“分药片”和“分小鸡”五项活动,每一项活动都对应着不同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认识除法,学会运用除法解决平均分问题,同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数学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将学科与思政紧密联系起来,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出示问题后,我让学生用圆片代替物体分一分,在分的过程同桌之间说一说怎样分的,能够用语言完整地描述平均分的过程,说清楚分什么,怎么分,分的结果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不断加深平均分活动在学生头脑中的相应表象,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与此同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对绘本内容进行调整和加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体。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列算式时我突出理解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含义。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帮助学生强化平均分意识,帮助学生理解知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或者每几个分成一份,都是要用除法计算,让学生联系平均分的含义来理解除法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分胡萝卜的环节帮助学生比较这两种平均分的异同点,进一步加深对除法的认识,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运用除法来计算。
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本节课还注重了思政教育。我结合绘本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深入挖掘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有目的地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不能偷懒,分物品要公平,从而达到较数和育人有机结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教育,发挥数学独特的育人价值,帮助小学生系好漫漫人生路途中的第一粒扣子!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我们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出发,适当利用绘本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在课堂中,运用合适的绘本能够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