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参与下的教育治理创新模式”,让社会资源能够进入教育领域,启动了“益陆童行 竞渡启航”家校政社协同育人品牌项目。 三、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多元育人新途径 1.家庭+:百分百家庭立夏食俗乐,携手家校共育的起点。 (1)节气美食小主播课程 在各级家委会的组织和调查下,挖掘学有所长的家长资源,发动家长带领儿童搜集立夏、芒种节气的美食等文化,录制“节气美食小主播课程”,通过微信平台在节气之际定期推送“空中微课”,让家长和孩子了解节气美食,细品传统文化。 (2)百分百家庭食俗乐课程 立夏时节,许多地方吃“蚕豆饭”,一是因为蚕豆刚上市,二是豆又叫“发芽豆”,讨“发”的好彩头,三是寓意健康一整年。蚕豆在王祯的《农书》上有“百谷之中最为先登之物,蒸煮皆可食,代饭充饥”之说。家长和孩子一起剥蚕豆、切肉丁、淘米,将吃“蚕豆饭”的习俗与家庭亲子活动进行融合,让孩子在品尝美食时感受节气习俗带来的教育意义。 2.学校+:节气视域下“德育+”课程,探索跨学科育人的基点。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利用‘二十四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节气视域下“德育+”课程是节气文化与德育活动进行课程统整,挖掘节气文化的德育价值,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学校开展了“立夏印象习俗”德育实践活动,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形式,儿童了解立夏的传统习俗活动,结合地域特色开展“印象习俗”摄影活动,学校通过邮箱征集:“二十四节气 印象习俗” 摄影作品,在校园中开辟节气文化展长廊。 3.社会+:农场节气体验地,润泽儿童劳动品质的燃点。 习近平总书记说:“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建立起校政联动机制,使校社共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了巨大的可能。 课题组确定活动主题,成立活动团队,开展活动宣传,采购活动物资,详细落实活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