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市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门新学期工作意见为指南,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指引下,坚持“科学引领、科教融合、科研求质”原则,践行“四敢”精神,扛起“一冲刺三提升”责任担当,深入落实立德树人和科研强教战略,充分发挥科研的“研究、引领、服务、主推”功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推动教师科研素养不断发展。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升教科研素养
1.发挥教科室的理论学习引领作用。“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纳入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中,学习是教师的职业需要,经常学习应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学校大多数教师能积极开展日常自主学习活动,从中汲取教育教学营养。为了引领学校教师紧跟时代潮头,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教科室联合教导处、德育处根据不同任职、不同学科需求精心筛选名师理论书籍推荐老师们阅读,如课题组老师阅读《新劳动教育:时代意蕴与实践创新》、《温暖的教学》,班主任老师阅读《优秀班主任悄悄在做的班级管理创意》,其他学科教师分别阅读《走向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重塑学习——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样态新探八讲》、《英语学科课程新视角》、《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怎么做?怎么教?》、《校园里的有效沟通:如何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结合教育局“亲近书籍 走向卓越”教师“书香致远”系列活动,组织教师结合阅读收获和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故事,开展评比活动;教科室每月推荐太仓市的《燃荻》理论汇编,以自学和小组学的方式开展深度阅读,组织教师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结合青共体教师培养方案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广泛性阅读,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定期借阅教育杂志和报刊,开展先进理论阅读交流,夯实青年教师理论底蕴,增强青年教师发展内驱力。通过活力阅读增强教师们的内驱力,不断夯实教师的理论底蕴,掌握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获得教育科研的营养,提高科研素养。
2.发挥学校特色培训的理论导向作用。教师的成长需要自身的努力,但更需要专家的指导、引领。结合学校《基于“课程·课堂”的教师发展》校本教师培训项目邀请各路专家定期来校指导教师开展新教材培训和课堂研讨活动。除此之外,还邀请了本土校内外骨干老师作讲座,有学科质量管理讲座,有新课标理念解读讲座,有信息素养提升讲座等。上级安排的讲座培训,选派教师们积极参与,一次次理论讲座让教师们开阔了眼界,在先进理论引领下进行课堂实践研究,在课堂实践中积累并总结经验,不断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思考,从而使教师们能够快速提升专业及科研素养。
二、聚焦课题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
1.扎实推进学校“十四五”课题研究。本学期重点参与了学校苏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融合课程建构研究》和《指向思维品质培育的“话题式”教学研究》、叶圣陶专项课题《基于叶圣陶劳动文化教育思想的节气主题课程统整开发研究》、太仓市教育治理子课题《政社协同视域下传承劳动文化的节气主题课程统整开发的实践研究》、太仓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数学低段绘本阅读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一方面严格规范网络栏目的上传,每月确保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活动内容,不仅有报道,还确保研究活动记录表的按时上传,达到质、量兼备。另一方面整合学校备课组、教研组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十四五”课题研究方案及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目标,探索与课题研究契合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课课例的设计与实践,推进教科研深度融合,提升教师课改研究与实践能力。本学期结合学校教研课开展了语文、英语、综合3节地域文化融合课程的科教融合课例实践、研讨活动,引导老师们进一步探索“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融合课程建构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及模式,拓宽了课题研究的思路,找到了与长三角地域文化融合的落脚点;结合课题研究课《节气与劳动》和《冬至》课程统整开发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引导教师在实践和研讨中获得研究方法,明确研究目标;结合学校“绿野杯”课堂评优活动开展了数学阅读课例评比,引导教师进一步探索数学低段绘本阅读实践模式。
2.有效指导教师太仓市“十四五”课题申报。依托“青年教师共同体”培养计划,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相关课题研究理论,指导设计课题方案,借助协作活动进行方案打磨培训,为推动新阶段课题研究,申报新一轮“十四五”各级课题做好准备,力争学校层面有新的学科课题申报“十四五”的省级、苏州市级和太仓市级。
三、拓宽宣传渠道,推广教科研成果
1.发挥骨干作用,提升教师科研创新力。课例研究是开展教科研的重要途径,每一次课例研究,都经过了教科研团队的反复研讨、打磨,集集体的智慧,有理论的支撑,是老师进行科研总结、撰写科研论文的鲜活案例。因此,我们重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课题组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重视课题组青年教师的发展培养,引导课题组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反思、总结和创新能力。
2.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学校科研影响力。在培养教师科研反思、总结能力的同时也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多方面为教师提供宣传、发表的渠道。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心得、课题研究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等,以校园网和《绿野》校刊为平台积极发送上传,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根据上级要求,学校每学期会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本学期教科室根据“省学会”“师陶杯”“苏州学会、陶研会”“太仓市学习品质、大思政论文”等论文参赛通知要求,及时对青年教师进行写作指导,明确理论和格式要求,以个别交流的方式对特殊论文逐一阅读修改,点对点进行反馈,从大标题到小标题,从内容摘要到关键词,反复斟酌,收到了明显效果。
本年度,王薇老师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政社协同视域下县域教育治理创新的行动研究》研究推进会活动中开设了《节气“数字”的探究》公开课,获好评;1篇论文获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评比二等奖;1篇论文获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2篇论文获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二等奖;4篇论文获省“行知杯”论文评比二等奖,7篇论文获省“行知杯”论文评比三等奖;3篇论文获“苏州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篇论文获“苏州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9篇论文获“苏州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1篇论文获“陶研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篇论文获“陶研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篇论文获“陶研会”论文评比三等奖;12篇论文在太仓市教育治理、科学衔接、新课标研究论文(案例)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4篇论文在2022年太仓市学习品质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6篇论文在2023年太仓市学习品质论文和小学数学“活力课堂”优秀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三等奖。陈靓老师的《话题式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尝试》发表于核心期刊《中小学教材教学》;陆静校长的《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发表于省级刊物《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化虚为实读诗文 切己体察悟诗情——浅谈中年级阶段边塞诗教学策略》发表于省级刊物《语文世界》;纪敏副校长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二十四节气内容的尝试》发表于省级刊物《世纪之星》;王家元副校长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俞建琴副校长的《二十四节气课程:家校政社协同育人 增强教育活力》、纪敏副校长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二十四节气内容的尝试》、沈燕老师的《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尹茜老师的《基于科学思维的实验教学有效性初探——以低年级科学课堂为例》和周帆老师的《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效方法探究》发表于省级刊物《启迪》;王薇老师的《“劳动+”融合育人,助力学生品质培养的实践探究》发表于省级刊物《双语教育研究》、《“聚焦统计本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和能力——以“单式折线统计图”一课为例》发表于省级刊物《科研》;;陈金玉老师的《“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的构建——以《欢乐购物街》教学为例》发表于省级刊物《时代教育》;苏欣佳老师的《大单元作业情境化设计,助力“减负增效”新样态——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发表于省级刊物《时代教育》;陆笑笑老师的《即知即传人——“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中“小先生制”错题本的开展》和丛美萍老师的《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发表于省级刊物《向导》;顾蝶老师的《微课支持下的小学英语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和苏欣佳老师的《智慧教育构建低年级语文高效课堂——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日月潭》为例》发表于苏州大学出版社内刊《慧学》;陈靓老师的《大单元石玉霞党史教育实施路径——以《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为例》发表于《太仓教育》,另外部分老师的论文发表在《绿野》校刊的教师版,供大家互相学习。
回望过去,有些许收获,但也存在很多不足;放眼未来,我们将继续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努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