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度,脚下有路。心中有标,教学有方。”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为了更加深刻地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教师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教学当中,2023年6月13日,陆渡中心小学小学青共体全体青年教师教师开展了“共研新课标 分享新体会”研修活动。
首先,青共体全体老师认真学习了《吴刚平:如何理解课程内容结构化》,吴教授从为什么学,指向核心素养(重要理念贯穿始终);学什么,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怎样学,学科知识学习、学科实践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三个层次叠加、整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容结构。

接着,由青共体第一年新老师谈谈学习新课标的心得体会。蔡艳老师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教学的课程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课程形式和教学方式只有通过不断的变化和探索,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以适应新时代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沈晗晓老师认为:通过对新课标变化的解读,我认识到一个单元的教学,要体现整体性、结构性和相关特点,要把课文的每一个单元看成是整套课本的结构网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老师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学期初至少要对一册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充分考虑每个单元的听、说、写各方面的统一,通过单元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程馨雅老师认为: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要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我们不断钻研教材,不断实践。

钱佳乐老师认为:语文新课标的发布,是对过去10年、20年语文教学的总结与反思,也是对未来语文教学的启发与期望,给所有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思考。在研读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在宝贵的课堂中,教师首先要清楚的应该是“教什么”,这比“怎么教”更重要。合格的教学应该是有层次的,按照一定的梯度深入探究,让学生领会作者表达的妙处,还可以尝试迁移,将所学技巧吸收内化,用同样的方式自己造句子、写话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作为新教师,我们更要认真地反复研读新课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与尝试,才能在课堂上真正落实好新课标,做好语文教育。

沈甜甜老师认为: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一大亮点,是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整合为“艺术”,艺术课程强调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合了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杜老师认为,音乐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融合”课程、综合课程,声乐、器乐等教学内容无不渗透着舞蹈、美术等课程元素。如果音乐教师能将“融合理念”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欣赏”“表现”“创造”等艺术实践与相关学科、相关文化相结合,音乐课堂的“厚度”便能增加不少。

张敏老师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将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数学”。

燃情追梦正当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新学年,新征程,陆渡中心小学全体新教师将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新课标,领悟新理念,拓展新思想,并具体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为陆渡中心小学学生们的幸福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