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课题总结
本学期,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立项微型课题《长三角茶文化视域下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创新研究》在学校教科室的支持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的开展研究,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取得了两方面的创新策略成果。其一为“真实体验,深入探索”。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对实践类课程的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着重为学生创设真实场景。在茶文化研究活动里,借助AI智能体创设茶贸易郑叔叔视频求助这一真实情境,学生围绕长三角地区茶叶销售方案展开头脑风暴,从产地、工艺、品鉴、包装、营销等多维度思考,真切感受到问题的真实与解决问题的社会意义,增强了参与感。同时,在课堂上明确任务驱动,如在茶叶赠品设计任务中,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头脑风暴,利用AI绘图功能展示创意,有效提升了讨论效率与创意质量。此外,鼓励学生将创意物化为文创产品,在制作长三角名茶相关团扇、折扇时,融合美术、书法等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其二是“多元评价,有效反馈”。在评价环节,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交流分享与奖励评价方面,在茶文化研究课上,以大拇指贴开展小组竞争,颁发最佳创意小组奖状,极大激发了学生分享交流的积极性。收纳成长与触摸评价上,通过开辟长三角茶文化主题墙报展示学生成长册,学生可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并随时更新作品,形成了吸收多方意见的良好习惯。借助技术的智能评价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AI工具对学生的调研报告、创作视频等成果进行多维度量化评价,学生还能借助智能设备与AI对话实现自我评价,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高效 。
这些创新策略的实施,促成了两方面的能力发展。对于学生而言,基于长三角茶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沉浸式体验与跨学科任务,显著增强了他们的文化感知力、实践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学生在走访茶园、开展调研等活动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海报、撰写报告,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者。对于教师来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围绕茶文化设计活动方案,挖掘学科融合点,不断研讨改进。通过实地调研、专家指导,打破学科壁垒,课程开发能力、跨学科整合素养和教研创新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从教学执行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在研究的启发与成果方面,课题研究已积累了一定成果。叶志麟老师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并获奖,同时开设了《探长三角茶文化》公开课,该课程还入选了太仓市课程思政优秀资源。但研究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如茶文化知识转化为实践任务的精准度问题,跨学科融合中各学科知识比重的把握问题,课堂时间内高效组织实践环节的问题,以及活动流程优化和人工智能使用熟练度的问题等。
后续,我们计划收录成功课堂片段和学生实践成果,为同类教师提供参考。开发系列微课资源,延伸课堂学习空间,助力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深化茶文化认知。未来,课题研究团队将继续扎根课堂实践,优化茶文化主题活动设计,完善长三角茶文化与小学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让综合实践课程更好地传承文化、提升学生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