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课题总结
本学期,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立项微型课题《指向中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发展的活力课堂教学研究》在学校教科室的支持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的开展研究,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1.借助知网平台——学习相关理论。
本学期,我们利用课题组活动,每月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学习。3月份学习了《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策略分析》,文章中结合近些年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经验及相关学者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研究,立足于所在小学具体学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分别从生成活动主题、明确学习目标、有效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策略性分析,以期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助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4月份学习了《“做思共生”理念下数学实验教学的育人价值与实施策略》。文章中,我们学到了在数学学习中,以“做思共生”理念为指导的手脑协同数学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在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手脑动作与脑部认知之间的协同作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手脑协同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促进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5月份学习了《数学思维品质的教育价值》。文章中,我们认识到:当前教育大环境下各学科课程都在强调核心素养这一理念,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对人的培养功能和发展作用。思维对核心素养具有极大影响,核心素养的总框架中包括思维能力发展要素,并且思维教学的突出重点在思维品质。数学思维品质是一般思维品质与数学学科深度融合的结晶,更具特殊性与针对性,对其展开相关研究是从数学学科视角为学生思维品质培育贡献力量。6月份学习了《聚焦思维品质 提升核心素养》。文章中,我们认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聚焦思维品质培养,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心智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等发展要求,能够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文章总结出从以下六个策略进行教学实践:一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推动思维品质培养;二是归纳总结学科要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三是营造核心素养培养情境,推动思维品质提升;四是加强数学应用,提升核心素养;五是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常态化培养核心素养;六是构建完整知识框架。
2.探索跨学科主题教学、数学实验课教学——开展课例研究
主持人沈老师组织课题组老师确定跨学科研究课《曹冲称象》,设计从“故事重现,挖掘新知——理解方法,感悟原理——动手实践,模拟称重——举一反三,随机应变——联系实际,总结提升”五个环节展开教学,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的度量全过程,理解“等量代换”“总量等于分量和”两个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形成量感、推理意识和模型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沈老师交流了数学实验课《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的设计思路,从“回顾复习——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联系生活”四个环节展开教学,意图借助数学实验助力学生建构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探究平行四边形不同位置高的画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建立网站Q群——分享教育思考。
根据科研部门的课题网络管理要求,课题立项后都要建立专题研究网站,设立6个项目,包括课题方案、学习资料、研讨活动、学期汇报、研究成果、成果鉴定。因此,课题组每月定时定点召开例会,开展研究活动,撰写活动报道,及时发布活动照片和内容。每次开会有签到,有主题,各成员汇报研究进展情况,提出研究困惑,小组其他教师提出针对性建议,边讨论边修正研究方向。通过课例研讨,积累实践经验,让研究落实到课堂,服务到每位教师和学生。为了方便课题组成员间的联系交流,课题组成立了一个QQ群,在群里探讨理论学习心得、评课等等。
4.分类整理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回顾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在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论文发表(获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资料的分类整理,认真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充分做好了课题结题工作。
总之,课题组成员团结一心,在一个学期内开展了不少研究,坚持例会,及时总结,为中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发展的活力课堂教学深入研究夯实了基础。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为学校的科教融合,为提升数学老师的科研能力,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