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立项课题
指向思维品质培育的小学思政“话题式”教学研究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课题总结
一、多渠道学习,夯实基础,提升素养
1.理论学习,提供理论支持。为了增强课题实施的原动力,德法教师共同阅读理论文献,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多举措促进教师研究理论的提升。
2.观摩学习,提升教师素养。为了增强教师实践活动,汲取经验,德法教师共同观摩典型的德法优质课,教师观后交流感受,提出建议,碰撞思维的火花,促进教师进步,提升教师素养。
二、探索课堂教学——积极组织评课。
1.积极参与听课。校内,思政教师的教研课,课前,备课组成员积极磨课,广纳谏言,多种尝试。课后,课题组成员会交流观后心得,寻找适合开展“话题式”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尝试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经验,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以学力为目标,以素养为目的,以思维活动为核心,学习者深度参与学习,让学生思维得到全面发展。
2.建立网站Q群——分享教育思考。根据科研部门的课题网络管理要求,课题立项后都要建立专题研究网站,设立六个项目,包括课题方案、学习资料、研讨活动、学期汇报、研究成果、成果鉴定。因此,承担人每月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们召开例会,开展研究活动,撰写活动报道,及时发布活动照片和内容。每次开会有签到,有主题,各成员汇报研究进展情况,提出研究困惑,小组其他教师提出针对性建议,边讨论边修正研究方向。通过课例研讨,积累实践经验,让话题时进入课堂,服务到每位教师和学生。
3.分类整理成果——撰写相关报告。课题组成员回顾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在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论文发表(获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资料的分类整理,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
三、课题学期成果
1.完善课题网站,按时上传了研究方案、计划总结、每月例会和理论资料,成立了QQ课题群。
2.韩雨老师执教课题研究汇报课《安全记心中》,并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教研组成员进行评课。
3.结合课题研究,撰写了课题研究汇报课课例、论文。胡莉英老师和陈靓老师撰写的《话题式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尝试》发表于《中小学教材教学》。
4. 整理汇编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阶段研究成果,撰写了课题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研究内容比较单一。
②研究的理论指导不够深刻。
③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④教师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反思过于单薄的问题。
(二)改进措施
1. 深入丰富研究内容。要从多个角度研究话题时教学的相关问题,深入剖析其本质性的问题,避免研究内容的单一性。教师可以在平台构建、活动组织、信息回馈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规划设计,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探索,挖掘其最本质的、最关键的、最内在的因素,促进话题式教学研究不断向广度与深度发展。
2. 加强对学生的思维指导。在研究时,应注道德与法治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3.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启迪学生的想象。道德与法治要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照搬走向建构、从堆砌走向结构。坚守新教材鲜明的理念和特色,让思政回归生活,关注价值引领,活动中注重情感体验追求,注重思想提升,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下阶段研究计划
1.继续探索、筛选有价值的话题式课堂教学方法。
2.收集整理指向思维品质培育的小学思政“话题式”教学的教学案例集以及教学课堂实录。
3.继续寻找让学生“活”起来,课堂“暖”起来的有效的话题,树立高度的政治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