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运用作业单教学——开展课例研究 主持人苏欣佳老师运用作业单执教了《快乐读书吧》一课,围绕“小学中年级语文作业情境化设计”以及“双减”背景下”两项观察指标设计了本课作业内容的设计能否符合学习主题?能否贴合学生生活体验?本课作业形式的设计能否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能否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双减”背景下学生的发展能否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双减”背景下教师的发展能否契合新课标?能否更新作业认知理念?“双减”背景下教学的质量能否发挥作业育人功能?能否促进教育质量的内在提升?能否形成“减负增效”育人新样态?等数项观察清单,组织课题组语文老师开展了课堂观察、研究。参与研究老师一致认为:前置作业是是适切的。本课作业内容的设计能符合学习主题,贴合学生生活体验。在前置作业“我会翻阅”与“我会计划”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书籍信息分辨书与书的不同,学会有目标目的地选择读物。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按自身情况、书籍内容与限制时间制定阅读计划。通过这一课前作业的安排着眼于学生阅读方面的基础能力的培养。课堂作业也是适切的。本课作业形式的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课堂作业“我会阅读”与““我会发现”中,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逐步引导学生从单篇阅读中汲取经验逐步扩展到整本书整体阅读,并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外神话的异同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联系快乐读书吧的内容与篇章页的内容,在对单元做整体的认识的同时进行课程思政的灌输,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从而培养文化自信。课后作业也是适切的。双减”背景下教学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发挥作业育人功能,促进教育质量的内在提升,从而形成“减负增效”育人新样态。在课后作业“我会讲述”“我会评价”中,教师设计长周期作业,呼应单元总情境。通过组织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检查阅读效果,通过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的途径对学生人生发展方面的实际获得有所帮助。同时通过活动前出示同时多维度全方面泛应用的反馈评价表,可以在明晰作业实际完成情况及是否达成设计核心目的的基础上,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知识与技能双融合,进而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导向可持续的功能,进而使该作业更好地作用于学生的阅读效果。 3.建立网站Q群——分享教育思考。 根据科研部门的课题网络管理要求,课题立项后都要建立专题研究网站,设立6个项目,包括课题方案、学习资料、研讨活动、学期汇报、研究成果、成果鉴定。因此,课题组每月定时定点召开例会,开展研究活动,撰写活动报道及时发布活动照片和内容。为了方便课题组成员间的联系交流,课题组成立了一个QQ群,在群里探讨理论学习心得、设计课堂观察表等等。 4. 分类整理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回顾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在理论学习、微课制作、案例研究、论文发表(获奖)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以公众号形式整理原始作业集,进行研究资料的分类整理,认真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充分做好了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总之,课题组成员团结一心,在一个学期时间内开展了不少研究,坚持例会,及时总结,为小学语文作业情境化设计进一步深入研究夯实了基础。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为学校的科教融合,为提升语文老师的科研能力,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