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录斋》教学设计

作者: 时间:2022-10-24 点击数:

执教者:陆渡小学,叶志麟;上课时间:20221021日;上课班级:陆渡六8

一、课题简介

1.课题基本信息: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融合课程建构研究》;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普通规划”立项课题;立项时间20219;编号2021LX0211903;主持人:陆静 张瑜;单位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

2.核心概念界定:

长三角一体化:充分认识长三角小学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以发展的眼光推动长三角小学教育优秀师资共育共享,联动推进长三角小学教育学科的影响与外部支持,协同促进长三角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小学地域文化融合课程:主要以地域文化为主线,以课程实施为导向,借助地域之间的信息、设备、师生、课程资源等之中蕴含的特色文化,搭建起课程支撑平台融合架构的小学课程,旨在丰富优化地域间的小学融合课程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融合课程我国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课程结构的改革为突破口,要求课程结构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加强课程的选择性,以使课程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从而使得地域文化在课程实践领域的地位进一步合法化。本课题旨在顺应教育部双减政策方针及五项规定,丰富优化长三角地区小学课程建设,主要研究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融合课程,以长三角地区即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文化为主线进行建构,融合三省一市的教育文化、风土文化及特色文化,指向课堂文化、研修文化、研学目的地文化以及学校的特色课程,搭建课程支撑的网络、联盟及展示平台而融合架构的小学课程。重点研究课程开发的机制和实施策略,形成地域文化融合课程建构的操作范式。

3.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以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地域传统文化融合课程为导向,基于主题意义实施课内外语篇融合小学语文教学,为当地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

2)具体目标

通过研究,形成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课程建构的理性认识。

通过研究,形成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课程建构专题调查报告。

通过研究,形成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课程开发体系及实施路径。

4.研究主要内容:

1地域文化融合课程建构的相关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

2)指向地域文化三级课程架构的研究

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课程开发机制的研究。

4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课程实施的研究。

二、研究课说明

1.研究主题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小学地域文化融合课程建构研究

2.需解决的问题:

加强诗文教学一体化,为古诗文小初段衔接做出示范。

3.本节课设计意图:

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国世代传承的文化瑰宝不断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传承弘扬我国古典文明已成为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学生进入六年级进一步学习小古文,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文言文学习方法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好小学课堂的地基为接下来初中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4.理论、理念说明:

情景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理论

5.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

三、教学过程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组词、查注释、猜偏旁等方法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2.理解“嗜学”的含义,体会有恒心、有毅力,勤奋好学的品格。

(一)认识张溥,读懂文题

1. 课前导学,联系旧知,总结方法。

(1)同学们,小学五年,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的小古文,看,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小古文。出示:《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杨氏之子》《自相矛盾》。

(2)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小古文的?

(3)读一读,说一说意思,从小古文中感悟一定的道理。

结: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法结为:读一读,读通文本;说一说,感悟文意;悟一悟,提炼内涵。

2. 联系校本课程,回扣课题

(1)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校本课程《认识太仓,阅读上海》,我们已经知道了太仓有个名人,叫张溥,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就和张溥有关。一起读好课题:七录斋。

(2)同学们,“斋”是什么意思? 斋表示的是屋子的意思。

(3)读了题目之后,你明白了什么?

(4)关于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张溥,你知道什么?

张溥是明朝末年著名大文豪;他是太仓人,故居就在我们城厢镇。

师补充:张溥,太仓人,明末诗人、散文家,复社领袖,学界巨匠。十九岁中秀才,三十岁会试三甲第一名,名动京城。

       设计意图 从总结学习小古文的方法走进课堂学习“七录斋”,在总结方法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开阔课本知识更容易接受在批判和发现中学习

(二)读一读,读通文本

1.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七录斋,请同学先借助拼音把这篇文章自由读一读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 师:同学们学古文和古诗一样都要注意停顿老师给大家标出了停顿符号请你按照停顿符号再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读出停顿然后请同学们来读。

       设计意图:《七录斋》简短易懂,语言简练,宜于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学习内容,夯实语言基础,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运用的能力,同时在诵读中学习文言文中语言的组成及运用,化己为用。

(三)说一说,感悟文意

1.同学们读的真不错会读了我们再来看看整篇文章是什么意思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借助导学单,自由学习了本篇小古文的字词,相信大家还有疑惑,下面我们有一个答疑解惑的环节你有哪些不懂的字词可以提出来我们请小老师帮你来解答

2.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一边说,一边补充:小古文中字词的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字多义词类活用

3.同学们,刚刚我们疏通了整篇小古文中的字词,下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说说这篇文章的意思。

4.故事结尾告诉我们,张溥声名远扬,他究竟有多高的名声呢?

老师PPT上补充。(请同学来读一读)

:张溥作为当时复社的领袖,筹划的第一次虎丘大会,全天下的文武官吏,门下弟子,几万人前来虎丘参与。

设计意图:通过“我是小老师”“小组合作展示”等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学习发挥充分想象力对文言文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对古文的领悟力

(四)拓展阅读,总结提升。

1.中国古代勤奋好学的例子,不胜枚举,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导学单,运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自由读一读这篇小古文《凿壁偷光》。

2.先请同学们,借助断句和注释读好这段话,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大致说说这篇小古文?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3.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两篇小古文中的两个人物,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你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自己的启发。

4.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通过读一读,读通文本;说一说,感悟文意;悟一悟,提炼内涵。这三个步骤,一起重温了学习小古文的方法,请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活学活用

设计意图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文言文的教学最终落脚点是实现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上感悟智慧知古鉴今在小古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将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不仅能达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理解水平、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更能提高文言文阅读素养为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